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偶思語080

追趕流行,追求時尚,只是虛榮心使然,和品味關係淺薄,時尚不表示身份,流行不代表合乎時潮。

2014年12月28日 星期日

偶思語079

心想事成,人人之願;但是「心想」和「事成」不能一廂情願,心想太多或心想複雜,事成機率必然相對減低,所以心中所想,愈單純愈好。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偶思語078

謀而後動,勇於負責才有意義;倉促行事會造成不想負責;魯莾行動,就會不能負責;遇事推拖,根本是不願負責。

2014年12月21日 星期日

偶思語077

人心惟危,乃因人失去善念;道心惟微,乃因道德沉淪,善念不存人心,更是道德淪喪的主因。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偶思語076

不足為外人道,並不表示什麼都不能講,總要有知心的人為「不可言」的事,

分憂解惑;足以道人之言,也不必要大聲嚷嚷,否則可道之言,別人會認為是過份逞強顯能。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偶思語075

自滿,需要自我設限;自得必要自我知足。容易自滿,表示還有進步空間,快速自得顯示仍需反省思考。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文史生活札誌2014年11月

201411月文史扎記
  九合一選舉,台灣成了一場為期不算短的選舉戰場。

  我沒有捲入戰場,只以觀戰之心,「屹高(音:權)山,看馬相踢。」煙消雲散後,我只以「激情有餘,熱情不足」,形容這一場戰役。

  平和落幕後,感想不少,對於選戰中的「語言霸凌」,很是在意。媒體、網路的「各護其主」心態,用道聽塗說來造謠生事,應是民主政治的偏差。

  一張選票,由政治博士所投,或是政治白痴所投,票票等值,似欠「公平」,但是政治博士不一定會圈選對票,而政治白痴也不一定會選錯了人。但是選票也不能說沒有其代表意義。

  所謂「選舉無師傅,用錢買著有。」現在已改變為「選舉無撇步,網路攏步數。」

  未來,選戰再啟,真不希望「空穴來風」的雲端訊息,會是選舉人投下被選舉人一票的唯一依據。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偶思語074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大小兼顧,成事有餘,以大失小或以小遺大,終究是憾事一椿。

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偶思語073

志同道合的人不多,但逆向的人卻大有人在,知心朋友雖然屈指可數,可與偕行,人生有幸。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偶思語070

話中有話的弦外之音,不能道人短長;直言不諱的嚴詞批判,也不應傷人親友。

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偶思語069

天下無難事,沒錯,「只要有心人」,但是世上無易事,也需有心人,勇於去做。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偶思語068

淡而無味,可能就是真才實料的「原味」,津津有味,往往是加油添醋的結果;原料盡失下,損及「真味」。
��儒生之識,方為有遠見真識的論文。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偶思語067

享盡榮華富貴,不如看透它,安貧樂道的人不致會窮困潦倒,更重要的是心無牽掛。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文史生活札誌2014年10月

  閱讀,是一種享受,一種消遣,更重要的是一種益智形式。「一卷在握」時代,已經漸行漸遠,紙本的好處,也因此被疏忽。
   
   「滑世代」的「低頭族」,閱讀習慣,已拋棄紙本,他們是從雲端去找文字。<遠見雜誌>本月一日公布「全民閱讀力大調查」,指出網路新聞和網路轉貼文章變成多數近代人的閱讀形式與習慣,難怪<大世紀新聞>以「國人三成不讀書,七成看臉書當閱讀」做標題,報導此新聞。老朽的我,不無感慨!

  文字書寫,是我的樂趣,四十餘年「爬格子」生涯,留下幾百萬言,我全然不知,有人說我多產,很感謝他們恭維,但我在乎的是能否留下多少文字,做為自己「著書立說」的一丁點「活,該如此」的遺世之作。

  「心路筆痕書影」原是我動念撰寫回憶錄的書名,而今,完成了前傳,決定改名為<活,該如此>,個中原因,不難說明。

  <活,該如此>付梓成書,煎熬好一陣子,當然出版是一大問題,能商請遠流出版公司應允處理,也卸下心中難事。

  寫我一生,容易,希望他人讀我一生,很難。我將再以紙本,添增一本著作,如有所遺憾,是添增一個字,減損了自己一分視力,我以老殘之身,能留下「老殘餘記」,仍心有期盼,後傳的「老殘猶記」、「老殘又記」,亦能順利成書。


電影在台北開幕記者會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偶思語066

尋章摘句的書生之見,往往困之於「取之於檔案,歸之於檔案。」,時下不少學者有此毛病。庶民見聞,多做調查,藉採奇異,增進內涵,始能跳脫淺陋儒生之識,方為有遠見真識的論文。

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偶思語065

信以為真,就宗教活動而已,可能是表示一個人的虔誠;但是,對光離古怪的宗教儀式,誤以為真,那就失去了人、神的關係。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偶思語064

是可忍孰不可忍,忍無可忍下,雖以一忍再忍,此時要小心的是心上之刃。

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偶思語063

貪官與奸商,都是惡人,一個暗偷,一個明搶,污錢、撈錢,惡形惡狀,天地不容,人人可誅。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偶思語062

「還有什麼可以做的?」是多做少錯的人所思索的問題;「還有什麼可以不做的?」是不做不錯的人所欲下的決定。做與不做,不能以全然不會錯做前提。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偶思語061

有勇無謀是行動派,有謀無勇是理想派;有勇有謀是理想加上行動的實踐者。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偶思語059

因大失小,不可以損失不大自喜;因小失大,也不必以損失太大自惱,能知道過失之有因,就有了失而復得的機會。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偶思語058

勇於認錯,不是自認有錯後,才要粉飾自己,而是以有錯必改的決心,不再犯錯。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文史生活札誌2014年9月

  二00五年四月,遠流出版公司出版了我的著作<韓石泉醫師的生命故事>,這本書的手稿,九年後,終於找到了最後的歸處,捐贈給國立台灣文學館。

  我因期望台南市民權路的「韓內科」列為「台南市定古蹟」後,這部手稿可以成為古蹟的藏品。

  韓良誠、韓良俊昆仲決定「不藏私」,願意由台灣文學館典藏,我也覺得是明確的決定。翁誌聰館長接受手稿捐贈,可說是該館對「傳記文學」的重視,開始走出第一步!

  我的「藏品」,受各界重視,固是我的榮耀,但有受寵若驚之感,因為自己蒐集的大多是庶民生活記憶。

  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期間,我捐贈了一個香芳(台語)做的布袋戲偶,粗布染印的服裝,土味十足,它雖然不值錢,但今日已看不見、買不到,四、五0年代的台灣囝仔,不少都曾把玩這種「尪仔」在手掌中。

  所以,這是第二次捐贈,畢竟,藏品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書稿則是我的第一次由公家典藏,二件的捐贈,都給了台南市。

  未來,我勢必會再有捐贈的行動,但是還是要視機而為,畢竟我的收藏和手稿,大部份應該留存在台北市。

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偶思語054

人生悲喜交集,生命愛恨交加;一生一世,悲、歡、離、合,能淡然處之,難也。生老病死,能處之泰然,也是難事。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文史生活札誌2014年8月

囝仔:

這是你的第一封信,當然目前你不可能讀,若干年後,媽媽將唸給你聽;你真是幸運兒,兩位表就沒有這樣的機會。

你出生的那天,正是我的新作<城內舊事>新書發表會的第三天,長大後,希望可以詳談這本阿公的「台北城內」記憶的書,你可也是「台北人」的一份子。

阿公和你同屬肖馬,我足足大了你六個「齒年」,也就是說,十二生肖輪轉了六次,下一個馬年,你十二足歲時,阿公已是八十餘歲的耄耋老人,所以難以看到你的成長歷程。

你將在鹿港過童年歲月,鄉居生活必帶給你和阿公的家族,不一樣的成長環境。等你會走時,阿公必帶你走一趟「大稻埕逍遙遊」,讓你認識「祖籍之地」;或許是時你年幼,走不動全程,阿公會背著你走完這一趟,這將是你的第一次「歷史之旅」,讓大稻埕的淡芳「茶香」薰著你的一生,令你更有「土氣息、泥滋味」的人文氣息。

媽媽告訴我,以「枰」為名,是銀杏的別稱,你的父母都是學生命科學的,但是我也希望你,有文史方面的興趣。

有更多的話,在你懂事的時候,阿公必多與你對談,餘言不盡,祝福你!

偶思語053

有所為,而為之,是正經之事,無所為,勉以為之,是反常行為。為之,不為,必得取捨得宜。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偶思語052

孫中山要人「做大事,不必做大官。」其實小官做好小事,也是公民社會中了不得的大事。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偶思語049

不得了的人,會有得不了的事;了不得的事,也不一定僅有了不得的人可以為之。

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文史生活札誌2014年7月


「五窮六絕,七零八落」是出版界的淡季,五月至八月,逢考期和暑假,加以天熱,逛書店、買新書,人少客稀,難怪年到此時,出版商無不愁著業績。

我在五月份完稿了一書,七月底三校後付印,八月初必能出版;我不必擔心賣得好不好,因為是政府出版品,公家可不計盈虧,不過我還是希望有人會喜歡閱讀。

<城內舊事>,為我應文獻會之邀,做為台北建城一三0年的紀念書籍,簽訂合約文稿字數四萬六千字,而我竟寫了超出五萬餘字,但是仍然「意猶未盡」去訴說城內舊事,不少珍藏的圖片,也沒使用上,所以,我在序中留下此話:
「留待他年他日他人」再繼續完成一本較完整的<城內舊事>

我的<城內舊事>,老街僅記敘重慶南路一、二段,沒有太多去追記文武街、本町時代的舊事,而著筆於「重南書街」的往事記憶,這篇文章,我用了六千餘字,雖不是一氣呵成,但寫來得心應手,因為這些老、舊書店的出版品,都在我的「書堆」中,挑出來,就有故事可談。

我原先想將書局商標都列為插畫,甚至有幾家出版公司的書籍,有別樹一格的扉頁設計,但是因合約頁數,還是放棄了,所以中華路、館前路、武昌街、延平南路、博愛路,我沒有再一一去寫,希望讀者見諒!

我不諱言承認,近年來視力不佳,近期尤為嚴重,「不要再寫了!

不僅家人一再如是相勸,醫師也警告不要再寫傷眼力;「寫作是我的二生命。」留著「老殘」的第一生命,不知有何意義呢。

<台北老街><城內舊事>,已有三十幾年,很遺憾發現自己並沒有進步,但欣慰的是給老街舊城,留下一些記錄。

個人的文史生涯是歷史巨流河中的一小滴,還未流入時代的大江大海,可能已被烈日蒸發,或被推擠到水岸涸乾,自己能有一點寛心的是「我曾是一滴台灣清流的小水滴」。

誌謝啓事

本網站閱覽人數已在八月二日突破10000人次,對我而言,這是難得的事。

上網的「空中朋友」,您們在雲中不知處,所以我無從當面表示感恩,但是緣份永存。

相信各位網友都是我的後生晚輩,您們不「追星」,而同我「築夢」,人生道上有人相隨,吾道不孤。

多謝大家,以後仍盼一起同行。在雲端相會


莊永明二零一四‧八‧十二晨

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偶思語045

付出多少,不必以得之多少做考量,付多得多,自是福份;付多得少,自可檢討;付少得多,自喜自得,可不應該。

2014年8月3日 星期日

偶思語044

得、失都是一時的,有得必有失,有失復有得;以得、失論一時的成敗,是沒有意義的。

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偶思語042

懷才不遇,不僅是個人的委屈,也是社會的不幸,沒有伯樂,豈不是「千里馬綁在將軍柱」。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文史生活札誌2014年6月


  「大稻埕逍遙遊」四00期,本月達陣!

  這是一項難得的紀錄,定時定點的走讀老街、重溫歷史人文的活動,十餘年來,從不間斷,從每週都有到目前一月兩次,以後的次數仍在累積之中。

  這項活動路線是我所規劃,後來稍有調整,也必會因參加人數所欲了解的大稻埕,做了一些定點變更,但是走訪講解的時間,不會低於四個鐘頭,從8點的慈聖宮集合,整隊出發,12點抵達主辦活動的霞海城隍廟之後才會解散,完成一趟「逍遙遊」。

  有人說:「每月二次的活動,你僅帶了一次,第一週的星期日,怎可能有四00期的紀錄?」第三週的星期日,不是我帶的,是因我不可能將假日都放棄掉,葉倫會是從中「插隊」。之前剛開始的前幾期活動,我不僅假日無休,每週都帶,之後,懇辭,只答應每月份一次,才被調整。直到目前,我仍然有每個月超過二次以上的紀錄,意即除了「大稻埕逍遙遊」外,還有學校、基金會、社團、同鄉會等請我「加碼」做每月一次外的另一次導覽,所以說我帶的,早已超過四00次以上。

  我以在地人的身分,投入大稻埕逍遙遊,無怨無悔,我曾說:「吾道不孤,有您同行,一起上道。」

  走讀老街,是「正道」,歷史之道,是無限寛廣,大家如不「上道」,歷史之路,日深月久,是會被荒煙蔓草所吞没!

  近年來,大稻埕之道,有絡繹不絕的趨勢,這是好現象,也是好徵兆,表示「我們的歷史」之道,不再沉寂!

  古稀高齡的我,雖還是健步如飛,邊講邊走,帶大家穿街過巷,但是每走完一次,不是在累積大稻埕逍遙遊的活動次數,而是我能投入做這項活動的次數,正在一次、一次的遞減之中。

  大稻埕逍遙遊五00期的時候,我勢必缺席,屆時,走不動是必然的,每一項工作、每一次使命,必有卸下任務的一天,未來

  「上道」的人,將是何人?老天自會安排。

  「我有一個夢!」也許大稻埕的騎樓(亭仔腳)或人行道,會有兩條「歷史路程」的舖面說明,一為二0年代的「台灣非武裝民族抗日運動」路線;一為三0年代的「台灣新文化運動」路線,順著路面的指標和說明,順行而走,有形、無形的歷史遺址,一一有解說說明,上道走讀,猶如翻閱史冊,那麼,「大稻埕逍遙遊」將會是「補助教材」而已。

  大稻埕,不會僅是歷史地名;大稻埕的茶香文化,必然永遠飄香於斯土斯民!

2014年7月13日 星期日

偶思語041

有名無實,對名至而不能實歸的人是不公平,但是社會的冷暖有別,名符其實當然是一種苛求。

2014年7月6日 星期日

偶思語040

成竹在胸,始能揮灑自如;張皇失措,只會自亂手腳,畫竹如是,處事依然。

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

偶思語039

始終不渝,於情是真,於事是善,於物是美,見異思遷,離真、棄善、失美。

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

偶思語038

厚古薄今,或重今輕古,都不是道理;
古為以前的今,今為日後的古,時間留存於今,消逝於古,古、今全為「時代觀點」。


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文史生活札誌2014年5月

年過古稀,有時會被以「大老」相稱,年紀大了,行動老邁,「既大且老」是名符其實的。
「南村落」舉辦的文史活動,我多次參與,韓良露每每介紹我時,必以「大稻埕耆老」為我加分,心中只能想自己「何德何能」,被尊為「地方耆老」?是有歲數了,同一般「孤獨老人」何異?
年輕時,結識不少台灣大老,如王詩琅、廖漢臣、呂泉生、陳炳煌(雞籠生)、鍾肇政、林海音等,這些忘年之交,給予我日後行走台灣文史研究之路,助益不少。
自己被視為「老而大」之輩後,後生晚輩諮詢我不少問題,但他們缺少了我年青時的熱忱,和我和耆老互動時所需備的「文史知識」。
我的厝邊隔壁「陳天來故居」,也就是錦記茶行,這棟豪宅,雖列入市定古蹟,但未能修繕開放,十分可惜。
陳天來的第三、四代,我熟稔不少人;「錦記厝」因家族意見分岐,修繕沒有共識,逐漸老衰,但其家族故事,仍是會歷久彌「新」!
最近,訪問了陳家第三代「守」字輩的兩個人,一是陳守仁,一是陳守實。
從陳守仁口述中,獲知些許「台灣第一位留法畫家」陳清汾當年往巴黎習畫的故事,也對其在「藝術之都」的生活和來去歐陸路徑,有些了解,對於陳清汾畫作,流落何方?可惜沒有追到線索。
陳守實,留美多年,難得返台,幾次安排,都未如願,本月才得機會;這位與日本明仁天皇小學同學的小留學生,同皇太子在「學習院」四、五、六年級時同班,同學感情最交融的時候,是大戰期間,學校疏散到日光,朝夕相處。
「明仁登期時,邀請您參加大典,為什麼放棄了這個機會?」這是我諸多尋問的題目之一。
「那沒有什麼。」陳守實沒有正面回答,他認為同學的大事,不便去「湊熱鬧」吧!隨後,他拿了一張以「菊櫻會」為名的同學會二00六年的合照,表示前幾年同學們還聚會,照片中的明仁天皇,滿頭白髮,顯然看起來,比其他小學同學蒼老些。
我聽老人講古,而今,也以老人身份講古,「時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時光飛逝,史料永存。

2014年6月15日 星期日

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偶思語036

偶然是必然的因子,但是必然發生的事,提前偶然發生,自然是必然的現象。

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

偶思語035

信心是持久的、永續的。失去信心,等於與成功無緣,有了信心,成功才會有望。

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偶思語034

「明天會更好」,如此期待,會不會太急;其實明日復明日,若干天後還有「明天」。

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偶思語033

「走一步,算一步」,是不踏實的,應該是「走一步,進一步」,朝著目標前進,才是跨步之道。

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文史生活札誌2014年4月

人間四月天,台灣鬧翻天;服貿、核四是選擇題或是是非題?
我的生日月份,並不寧靜,很幸運的度過第二個甲午年。
「莊老師,你看起來攏昧老!」一位久不見面的文獻會志工,對我的這句寒喧語,我竟然以這句話回覆:
「不過會死。」兩人相視而笑。
生老病死,人生常態;老天給人的惡作劇,無非如此。人「生不由己」,必逐漸老去,雖追逐健康,但也百病纏身,終以「一眠不起」終結一生,老天爺給人的一生安排,誰能違逆,那能躲閃?
作家孟東籬,以清貧、簡單度其餘年,他說:「我不是貪生,而是怕死。」不畏死的我,苟活餘生,絕無貪念,不是生性豁達,而是想再盡一份人生未盡責任。
不避談生死,被人說是悲觀,欲語何言?
年歲徒增,看開一切,只是領悟到「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揮揮雙手,不帶走一片雲彩,乃因雲彩是天地所有,不是任何人可以帶走。
寫下去!談下去!撰述文字、演講談論、走讀老街;我的身影,會逐漸淡去,但是飄移在鄉土天空上的雲彩,仍會是來去自如。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文史生活札誌2014年3月

「我上電視了!」這是看電視的市井小民的一種驚奇,一種榮幸;但是,我對螢光幕「有我」,處之泰然,視之屬於「那沒有什麼」之類的芝麻小事視之。
月中,很多朋友及鄰居,見到我,第一句話就是:「我在電視上看到你了!」「你又上電視了!」我只是微笑以對。
最近,談大稻埕,幾乎成了「顯學」,不說、不論,好像跟不上時潮,趕不及風尚;我真不知道從前不知大稻埕的人,冷漠大稻埕的人,而今誇誇其詞說:「愛大稻埕,就是愛鄉土。」真是百思不解,為什麼「歷史的大稻埕」,長期被視之無物?
上個月,有四家電視媒體要訪問我,談大稻埕,我僅答應了民視「台灣演義」,其他都回絕了,為一部商業電影「大稻埕」,朝野都瘋大稻埕,對嗎?
我不喜歡接受電視媒體訪問,理由很多,不是沒有通告費,雖然他們訂下了非棚內訪問,不給車馬費的「陋規」,反而是上政論節目,一集有五千元左右的酬勞,對等嗎?
我怕斷章取義,我怕邀約的名人,搶我話題,成了談了幾句話的「背書人」,更可怕的是畫面是我,卻用旁白來帶,而旁白根本不是我所要表達的話!
我也有個毛病,進棚拍攝,拒絕「化妝」,頂多梳個頭髮,理由是抹粉塗妝後,就不是我了!
「這麼冷的天,你怎麼還在銀幕上穿那麼單薄的衣服?」「大熱天,你為什麼還穿外套去錄影?是不是攝影棚冷氣太強?」天曉得,我不是季節錯亂,不知寒暑,而是電視台用存檔的影集;一次錄影,播出多次,已是常態,有多少存檔在他們庫房,我真的不知道。
諸如此類,我對上電視,興趣缺缺,但是,偶而也會欣然接受邀約,上了通告,畢竟久不見的親朋好友,有機會在那小框框銀幕中見到我眉飛色舞,談東論西,等於是我向他們「報平安」,還好端端地「活著」!

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偶思語032

「行善不為人知是傳統美德。」而今,行善的人,布施的團體,都是為行善敲鼓打鑼,惟恐人家不知,如此違反古訓,令人深思。

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偶思語031

應該做的,如果是千思萬慮的決定,就不計成敗得失,勇敢去做!不該做的,就不必畏首畏尾的想試一下,不該就是做不得、碰不了,不該心存僥倖。

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偶思語030

「多一分,就贏了!」如此命題,有討論餘地,「多一分,就進步了!」才是重點;試想,贏的迷思,會造成無限壓力。

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偶思語029

沒有錢,不必窮怕了!要有窮不怕的心理建設;畢竟,有錢人,不怕富不了,但是有「富不過三代」的陰影。

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

偶思語028

童心不會因年齡增大而消失,只有自覺老之將至的人,才會遺落童稚心靈。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三十三則{活,該如此}

三十三則「活,該如此」;短期間即寫成,擲筆重讀,更覺「活,該如此」的信念,令我堅強,使我執著;「認知悲觀,行動樂觀」的人生,仰不愧天,俯不怍於人,不亦快哉!

2014年3月30日 星期日

偶思語026

困於細枝末節,會有斤斤較量的小格局做為,即使有所成效,也必是微不足道的收穫。

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

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

偶思語024

自高自大的人,是不知彼山還比自山高;視野有限,臨近高峰時,自愧不如下就難以自圓其說。

2014年3月9日 星期日

偶思語023

自鳴得意,是自己將滿足的標本訂得太低,躊躇滿志的結果,會有得意太早之憾。

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偶思語022

自愛,才能受人愛憐,獲人愛戴,不知潔身自愛的人,無從得到「愛心」。

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文史生活扎誌2014年2月

  春節期間,不少人拜年外,多問了一句話:「<大稻埕>,去看了沒有?」有「非看不可」的意思。

  我很直接地回稱:「沒有!」原因是我不願在這部電影看到與理解的「所知道的大稻埕。」有了落差。

  「我不知道的大稻埕」,也許還有不少,但是也不必在這部大都「不是大稻埕的大稻埕」電影中去見識。

  「大稻埕」、「稻埕」、「稻江」、「稻津」,不同年代,不同歲月,所烙印的歷史人文景象,豈是「道聽塗說」來做詮釋。

  台北市社教館大稻埕戲苑舉辦「一頁無法取代的繁華-大稻埕的故事座談會」,邀請我「說故事」,我回絕了,因為座談安排了豬哥亮進場十五分鐘,發送電影票、海報的抽獎券,如此插花,是對座談會與會人的不尊重。

  朋友對我不看此片很驚訝,以「多支持本土電影」鼓勵我也去捧場一下,我想我的支持也沒有落空,文化部、文化局給的補助金,不是有我的稅款嗎?

  近400期的「大稻埕逍遙遊」,導覽走讀歷史街廓,已走了超過500次,因為還有不定期的社團、學校參加,近十年來,應有上萬人與我一起上街,我不知道參與這部影片的工作同仁是否也跟我同一腳步?

  了解大稻埕,不必以嘩眾取寵的宣傳手法,應該用心浸入茶香歲月,才是正道!

2014年2月23日 星期日

偶思語021

欺人是自欺的行為,後果必得自負;以「欺人太甚」,讓人反感,當然是自欺欺人。

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文史生活扎誌2014年1月

  勇闖第七個馬年,馬齒加長,只好以「又少了一歲」來解嘲。回眸去年,一切安好。

  未來之年,再往馳騁,不敢一馬當先,只希望一路沒有障礙,當然也仍需鼓勵的加油聲,催我前行!

  今年,以出版<城中舊事>和<活,該如此>兩本書為努力目標,前書乃為臺北建城一三0年而寫,是官方出版品,雖執筆已久,但進度嚴重落後,非快馬加鞭不可;後書為回憶錄的前傳,原以為自己生平平淡無奇,大概十餘萬字,可寫一生,然而愈寫愈有「言不盡興」的感覺,所以今年先出前傳,而後,再完成後續,希望將「我的世紀」,有個較多面陳敘。

  煮字療肌三十年,從沒有會有寫回憶錄的想法,畢竟自己是舉無輕重的人物,何必「浪費紙源」,何況印刷品又已是夕陽產業,誰會花錢,「讀我一生」?

  現實社會是「希望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我當然不是他人所說「不吃草」的馬兒,只是駑馬安步,只往前奔!

  老朽之年,好發議論,就是不合時宜的個性使然,老生常談之見,留以他人評論,我行我素,吾書吾言,相信同道的人,會與我並騎同進!

  馬到成功,「成功不必在我」,祈望今年,還是駑馬安步,往前奔馳!

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

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偶思語019

「進無步,退有路」,或是「進有路,退無步」,端靠自己的抉擇,
畢竟天無絕人之路,路是無限寬廣,「走自己的路」就對了!

2014年2月2日 星期日

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

偶思語017

幸福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自我滿足外,也必須有感恩的心,畢竟他人是給你幸福感的「恩人」。

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文史生活扎誌2013年12月

「臺北學」已邁進第6屆了,我並非每一屆都參與,今年因代文化局長出席,也以「貴賓」身份講了一些話。
此屆「臺北學」,以「記憶與地景-大眾史學與臺北都會文化」為主題;我仍提到多年前所講的「身在台北市,應知台北事。」
「台北觀點」常為台灣其他地方人士所詬病,但是台北市是府城、島都和首都,歷史造就了觀點。
我為遠流出版公司策劃<台灣世紀回味>,即寫下每個人都是二十世紀「歷史見證人」這句話,彼時,真不知道「每一個人都是史家」這個觀點,已是歐美社會普遍概念。
2013年的「臺北學」,也為「台北建城130年」,敲鼓打鑼,以壯聲勢。我正撰述<城中舊事>一書,配合這個「歷史點」。
前曾以一篇「城北舊事」的文章,描繪大稻埕的前世今生,期望能夠再為「城東舊事」、「城西舊事」、「城南舊事」(是台北城而非林海音先生的北京城),留下自己所知的「台北學」。

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