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0日 星期六

偶思錄280

原諒他人,比較容易,因為操之在己;被他人原諒,就顯得不易,因為必需看人臉色。

2017年9月9日 星期六

2017年8月文史生活札誌

「這個莊永明,是不是就是導覽古蹟的莊永明?」
中山堂舉辦的「動.競,躍於方寸—世界體育郵票展」,會場解說志工告訴我有一位參觀者詢問這句話;令我只得莞爾。
郵票,僅只是我「千奇古怪」的收藏之一。知我者,都了解我是「無所不集」的。
我提供千餘枚運動郵票,辦此展覽,可以說是為二0一七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在台北,敲鼓打鑼助陣。
不少人可能很難了解我的「定位」是什麼?認識我的人,無論從著作、導覽、演講,或是廣播,電視上,知道莊永明三個字,都不是可全盤理解。我究竟有何能耐?有人說:「我是名人」,其實更準確說,「我是不知名的名人」。
之前,真理大學張良澤教授向我約稿,文章刊載時,他特別來信,問我的「職稱」,如何下標,我回信以「長工、散工、志工、憝工四工工頭」即可,他竟然捨去不用,而在台灣火柴盒圖錄冠上我的頭銜是:「文獻家.作家」,我想如此會讓人更不知我是「何方神聖」?
大師李敖曾在電視「李敖書房」節目,讚許我是台灣文獻五位傑出收藏家之一,而且排名第三,當時我心想:李敖論文說文,深度厚重,但他定位我則是「識人不清」,畢竟收藏台灣文獻的人甚多,我擠不上一00人之內的。
有位出錢大器的收藏家,自誇買的都是高檔貨,而他人蒐集的都是雜貨店的東西,我聽聞此話,笑說:「沒錯!我就是柑仔店的囝子」。
我財力淺薄,自然只能收購、典藏些「輕、薄、短、小」的文件,多年累積,藏品雖然不豐,但是「解讀」可是名列前茅。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不藏私,也不敝掃自珍,「文物有靈」,我能夠讓典藏文物,發光發熱,這點就足以安慰自己,沒有浪費金錢,沒有虛度生命。

偶思錄277

跨出一步,絕不要誤入歧途,而是接近理想中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