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2017年5月文史生活札誌

近年來,常從<文訊>月刊,看到文友離世消息,令我帳惘不已,更感嘆的是這些「文化訊息」,報紙或電視媒體,多是輕描淡寫象徵性批露,彷彿是小事一椿。
豬哥亮癌逝,占據了媒體版面、畫面,被視為台灣「大事」,而且相關的人、事、物都成了報導角逐焦點。
我與豬哥亮緣慳一面,原本有機會與他同台,但我回絕了,那是電影大稻埕首映記者會,大稻埕戲苑邀我致詞,不去的原因,很簡單,我不願為大稻埕背書,畢竟這部影片,悖於史實,場景也非永樂町,可說是並不上「道」的影片。
藝界人生,浮浮沉沉,無可厚非,塑造成「不完整的完人」,我不以為然;給人娛樂,也不能就可「教囝仔大小」。
我與多位藝人合作過,楊貴媚、李靜美、鳳飛飛、郭金發(未出版)所製作的唱片專集,文稿由我操刀;葉麟、澎恰恰、陳美鳳、孫翠鳳等人,也都曾先後一起在螢光幕接受訪問,他們的敬業誠摯,令我欽服。
有些藝人,以狂言妄語,吸收「票房」,置「身教」於度外,棄「社教」於不顧,社會大眾需有深省之必要。

2017年6月17日 星期六

偶思錄266

活!是對生命的愛憫;該如此,為對生活的承擔;「活!該如此」乃是生存的必要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