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台灣歌謠集大成:李獻璋與《台灣民間文學集》


19366月,一本收錄台灣廈漳系歌謠、故事的《臺灣民間文學集》出版了,賴和說:「不能不說是極盡台灣民間文學的偉觀了。」

賴和有「台灣新文學之父」之稱,他的舊詩創作,令人激賞,他對民間歌謠的採集十分重視,曾寫下〈月琴的走唱〉:

月下叮噹響,順風韻更清;
曲衷心欲碎,調急再頻傾。
仙侶梁山伯,賊豪戴萬生;
悠悠少兒女,隔世亦知名。





李獻璋與《臺灣民間文學集》


《臺灣民間文學集》收錄了近千首歌謠(包含民謠、童謠、謎語等三類)及二十一篇民間故事,編著者李獻璋在〈自序〉中,懇切道出他對「民間文學」的關切和期許:

最近因新文學運動進入本格的境地,跟著民間的歌謠與傳說也像漸被注意了。

大家已覺高談荷馬的史詩、希臘的頌歌等等,不如低下頭來檢討一下「採茶歌」,研究一下「鴨母王」的故事。

放下自己應做而且易做的任務不做,徒要學人家的口吻演講時髦的外國名詞,除為攝取參考與比較研究的目的而外,畢竟是件最可恥的事情。

台灣民間文學即原始的歌謠、傳說,在我們的文學史上應占有最精彩的一頁,這是與世界各國無異的。

因此,倘沒心情鑑賞和探悉台灣文學也就罷了,如果有這念頭,那麼你便非從全體民族的共同創造著手不可,因為文人多受廟堂體制的拘束,人生、社會原非其構想所及,只有沒受過多大的腐儒的薰冶的民眾,纔能把自己的生活與思想,赤裸裸地表露出來。

李獻璋曾於1932年在《南音》發表〈民歌零拾和俚諺〉,1934年且在《臺灣新民報》發表〈台灣謎語纂錄〉、〈台灣方言及其歌謠漫談〉等有關福佬話的研究文章,時索居滬濱的連雅堂曾修書嘉許他對方言與歌謠的研究。

「臺灣文藝協會」對於《臺灣民間文學集》付梓,不僅樂觀其成,也寄以厚望;曾以「台灣人全體的心血記錄,埋葬著未開拓的先民的遺產」為標題,發佈出版消息,文中提及:如所週知,每一民族的歌謠與傳說,都是其國民的生活之寫照,情感的紀錄,又是其智慧的積累,同時是其行動的支配者。

所以《臺灣民間文學集》可謂台灣人全體的詩的想像力的總合,是應占有文藝園地頭一頁的美麗花朶,是先民的思想所結晶的金字塔,其中有台灣人應該知道的初民的宇宙觀、宗教思想、道德標準、重要史料以及對於自然界的認識等等。

台灣人究竟是功利的,還是勤勉的民族?是信天?還是信神?或者信天神合一?白鷺與水牛在相思樹下戲遊著,而我們的婦女會不會唱戀愛的情歌?住在台灣而不知真的台灣,台灣人而不知台灣人之真面目,這是何等的恥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