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台灣歌謠思想起:二○年代 大我歌曲



1895 年,台灣淪日;日本殖民政府推行現代化教育,也不忘厲行「殖民化教育」;1920 年代的「大正民主時期」和世界新思潮的影響下,台灣興起了自覺運動。

1930 年代,台灣人為提倡民權、爭平等、求自由而掀起非武裝抗日民族運動,先覺者領導民眾,前仆後繼與日本殖民政府進行抗爭,無非是求得台灣人的尊嚴,凸顯「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

「大我歌謠」必留於史冊中有其不朽的價值而不在乎是否仍在被傳唱;翻閱史冊,「自覺年代」中的創作歌曲,詞意深遠,值得傳頌。

1921  1  30 日,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首次發動,被喻為「非武裝抗日運動的外交攻勢」。

准設置台灣民選議會,賦予施行於台灣之特別法律及台灣預算之「協贊權」是台灣議會設置請願團的訴求。

謝星樓(1887-1938)〈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歌〉,凝聚共識,做為一位傳統文人,他因留學日本,廣納新知,留日時加入「新民會」,返台後,積極加入非武裝抗日民族運動。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歌〉

()
世界和平新紀元 歐風美雨 思想波瀾 自由平等重人權
警鐘敲動強暴推翻 人類莫相殘 慶同歡
看看看 美麗台灣 看看看 崇高玉山

()
日華親善念在茲 民情壅塞 內外不知 孤懸千里遠西陲
百般施設民意為基 議會設置宜 政無私
嘻嘻嘻 東方君子 嘻嘻嘻 熱血男子

()
神聖故鄉可愛哉 天然寶庫 香稻良才 先民血汗掙得來
生聚教訓我們應該 整頓共安排 漫疑猜
開開開 荊棘草萊 開開開 文化人才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並不順遂,台灣總督田健治郎且認為給予台灣人自治權,台灣會成為「類似英國之於澳洲及加拿大的自治體。」之後,要求台灣議會設置的呼聲,成為長期爭取目標。

鑒於文化改造的必要,蔣渭水、林獻堂等人於1921  10  17 日創立了「臺灣文化協會」,希求民眾一起「謀台灣文化之向上,……切磋道德之真髓,圖教育之振興,獎勵體育,涵養藝術趣味。

」蔣渭水(1890-1931)籌組文協期間,創作會歌,於當年七月以信函向林獻堂表達其對「啟發文明比西洋」的信念和信心。

 〈臺灣文化協會會歌〉
我等都是亞細亞 黃色的人種 介在漢族一血脈 遠東的百姓
所以天降大使命 矚咱緊實行 發達文化振道德 造就此才能
欲謀東洋永和平 中日要親善 我等須當作連鎖 和睦此弟兄
糾合東亞諸民族 締結大同盟 啟發文化比西洋 兩兩得並行
可免黃白起戰爭 世界就和平 我等一舉天下利 豈可自暴棄
但願最後完使命 樂為世界人 世界人類萬萬歲 台灣名譽馨

「台灣是握有世界和平第一道開口的鑰匙。」蔣渭水曾以這句話期許同胞;會歌的「我等一舉天下利」,是以台灣人謀合世界和平為天降大使命,此「樂為世界人」的宏觀壯志,足見二○年代的自覺運動,格局和視野是無比寬大。

1927 年,蔣渭水以「同胞需團結,團結真有力」的口號,呼籲同志攜手合作,但臺灣文化協會成員因思想左右分歧,路線不同,造成分裂。

蔣渭水乃於 1927年成立「台灣民眾黨」,及於 1928 年組織「台灣工友總聯盟」。

「台灣工友總聯盟」宣示的宗旨 :「要求增加工資和減少工作時間,以讓工人及店員之利益與其生活向上。」蔣渭水是聯盟「產婆」兼「保母」,他創作了〈勞働節歌〉,刊載於《臺灣民報》:此歌成了蔣渭水領導旗下工會團體的紀念歌。

 〈勞節歌〉
美哉自由世界明星
拚我熱血為他犧牲
要把非理制度一切消除盡清
記取五月一日良辰
旌旗飛舞走上光明路
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不分貧賤富貴責任依一互助
願大家努力一起猛進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歌〉、〈臺灣文化協會會歌〉的曲調,都是以日本旋律傳唱,後者蔣渭水還註明詠唱時以日本軍歌〈黃海之戰〉為曲調;是因彼時少有作曲家為之譜曲。



日本殖民政府與本地資本家剝削農民,而有「第一憨,種甘蔗乎會社磅」的俗語,領導「二林蔗農事件」的李應章,寫下〈甘蔗歌〉這首唸謠:

〈甘蔗歌〉
(一)
種作甘蔗無快活,風台大水驚到大;
燒沙炎日也得行,一點蔗汁一點汗。
咳呦呦!有磨無食真罪過!

(二)
沙崙犁平荒來墾,手種甘蔗像竹田;
初一磨到二九晚,三年無賺較吃虧。
咳呦呦!替人揹金做烏鬼!

(三)
挫蔗無異搶去分,磅秤由伊咱無權;
十萬將要入等級,蔗業擱扣數百斤。
咳呦呦!啥人甘心做奴隸!

(四)
甘蔗咱種價咱開,公平交易才應該;
橫逆搶人無講價,將咱農民當奴隸。
咳呦呦!啥人甘心做奴隸!

(五)
登記種蔗做農奴,苦在心頭無處呼;
弱者只好手牽手,據理力爭咱自由。
咳呦呦!不達目的不罷休!

(六)
蔗農如困鬼門關,受苦何處去伸冤;
會社親像勾魂鬼,騙人落四豎幢幡。
咳呦呦!挽救農民救台灣!

(七)
長工也要想翻身,何況貼本做農民;
大家睏了愛精神,參加組織是正經。
咳呦呦!十萬農民一條心!

(八)
蔗農組合是咱的,同心協力救大家;
兄弟姊妹相提攜,不怕青面和獠牙。
咳呦呦!出力要合齊!要合齊!


蔡培火(1889-1983),是當年非音樂科班出生的作曲家,他畢業於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擔任「公學校」老師,雅好創作歌曲,而且歌詞也大都出自自己之手。

1923 年年底,殖民統治當局藉「違反治安警察法」逮捕從事台灣議會請願運動的反日份子,蔡培火亦為受難者之一,身受牢獄之災,他提筆創作了〈台灣自治歌〉,為台灣人明志。

〈台灣自治歌〉
蓬萊美島真可愛 祖先基業在 田園阮開樹阮栽 勞苦代過代
著理解 著理解 咱是開拓者 不是憨奴才
台灣全島快自治 公事阮掌才應該
玉山崇高蓋扶桑 我們意氣揚 通身熱烈愛鄉土 豈怕強權旺
誰阻擋 誰阻擋 齊起倡自治 同聲直標榜
百般義務咱都盡 自治權利應當享

「咱是開拓者,不是憨奴才。」這句詞,成了台灣人爭自由、爭平等、爭民權的不朽名言。
「臺灣文化協會」以演講會、讀書會、讀報會,以及電影放映隊的活動,凝聚民意、喚醒民眾,電影巡迴放映隊,名為:「美台團」,1933 年,蔡培火寫了〈美台團團歌〉,於各地做電影放映時,由「辯士」(解說員)領唱:

〈美台團團歌〉
美台團 愛台灣 愛伊風好日也好 愛伊百姓品格高
長青島 美麗村 海闊山又高 大家請認真 生活著美滿
美台團 愛台灣 愛伊水稻雙冬割 愛伊百姓總快活
長青島 美麗村 海闊山又高 大家請認真 生活著美滿
美台團 愛台灣 愛伊花木透年開 愛伊百姓過日美
長青島 美麗村 海闊山又高 大家請認真 生活著美滿

以「長青島,美麗村」形容自己的鄉土,做為臺灣文化協會活動組織的「美台團」,藉著介紹歐洲福利國家的社會合作制度,期許「大家請認真,生活著美滿」。

台灣非武裝抗日運動的機關報紙《臺灣民報》,源於 1920 年創刊的《台灣青年》,此雜誌於 1922 年改名《台灣》,翌年,再以《臺灣民報》之名發行;1930 年再改名《臺灣新民報》,二年後(1932 年),更以日刊問世。
《臺灣新民報》創刊之日,蔡培火作歌以賀:

〈臺灣新民報歌〉
高聳玉峰,屹立東亞,
仙鄉美島,太平洋,
望大家,放開眼眶,
共勇往,策大同,
崇高哉,我報理想,
民權振張!
崇高哉,我報理想,
民權振張!
民報、民報、新民報,
筆戰陣中,道遠任重,
…………
民報、民報、新民報,
全社一心,力爭自由!

《臺灣民報》,有「台灣唯一之喉舌」、「台灣唯一言論機關」之稱,在非武裝抗日民族運動中,出聲吶喊,充份扮演了記實、記史的角色。

蔡培火是虔誠基督徒,他於臺灣文學論戰中的語文討論,深知推廣「台語話文」,白話字是可行方法,於是開班授課,於 1929 年創作〈白話字歌〉:

〈白話字歌〉
世界風氣日日開 無分南北與東西 因何這個台灣島
舊相到今尚原在 舊相到今尚原在
怪怪怪 因何會按如 怪怪怪 咱著想看覓
五穀無雨昧出芽 鳥隻發翅就會飛 人有頭腦最要緊
文明開化自然會 文明開化自然會
是是是 教養最要緊 是是是 咱久無讀冊
漢文離咱已經久 和文大家尚未有 汝我若愛出頭天
白話字會著緊赴 白話字會著緊赴
行行行 勿得更延遷 行行行 努力來進取

「白話字」羅馬拼音的推廣,蔡培火認為是台灣人「知識普及最捷徑」,但因殖民政府的壓制,中途而廢,他留下白話字宣傳歌,為「語文論戰」留下一段插話。

1929  4 月,蔡培火又完成〈咱台灣〉一曲,這一年,殖民政府大力整肅台灣反對運動,〈咱台灣〉以歌詠鄉土,來期許未來成為「東洋瑞士」,有其高瞻遠矚之處:

〈咱台灣〉
台灣台灣咱台灣 海真闊山真昂 大船小船的路關
遠來客人講汝美 日月潭阿里山 草木不時青跳跳
白鴒鷥過水田 水牛背脊烏秋叫 太平洋上和平村 海真闊山真昂
美麗島是寶庫 金銀大樹滿山湖 挽茶囝仔唱山歌
雙冬稻割昧了 果子魚生較多土 當時明朝鄭國姓
愛救國建帝都 開墾經營大計謀 上天特別相看顧 美麗寶島是寶庫
蓬萊島天真清 西近福建省 九州東北旁
山內兄弟尚細漢 燭仔火換電燈 大家心肝著和平
石頭拾倚來相共 東洋瑞士穩當成 雲極白山極明 蓬萊島天真清

〈咱台灣〉數年之後,由古倫美亞唱片灌錄唱片發行,由林氏好主唱,歌詞中的「蓬萊島」在歌單中,被改成了日本人稱的「高砂島」。

台灣非武裝抗日運動,在台灣民眾黨於 1931 年被強令解散後,逐漸式微。

自覺年代的「大我歌聲」亦因此而沉寂下來;但成了日據時代政治社會運動史的重要文獻。

台灣人民唱歌的「聲調」,就此「變調」了,而藉著聲光電化消費時代的興起,「小我歌聲」取而代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