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

2017年9月文史生活札記

後生可畏,是老輩讚嘆晚輩的一句用語。
老人家應不是自以為老朽,而覺得後生晚輩足以寄望,乃因年輕人的創意、衝勁、做為,能夠獨立門戶,自創新機,因此不惜給予肯定和寄予厚望。
世代交替,喊得沸沸揚揚,應是基於「後生可畏」,老人應該交棒的主因。
然而,老人家放得了心,讓「新新人類」,上了人生舞台,去自導自演嗎?
代代必有人材出,然而老人為何還是放不了心,卸不了責?
感嘆代溝所產生的認知差距,老、少難以交心,事出有因。
身為老人家的我,永不向LKK低頭,我還深信必有後起之秀能夠後來居上。然而,我仍會憂心忡忡,是否可以提早交棒?我平時會對晚輩數說一些批判語詞,只是希望你們不以為意,有者改之,無者嘉勉。
時下年輕人,普通有「失語症」與「失憶症」,不會說母語,沒有時代記憶;失語、失憶的「病症」,務必早日根除,否則「接班」必有問題。所以我對「後生可畏」這句成語,不得不做另外解讀。
後生,可能有所畏懼,你們正面臨失序的自然環境,大地反撲的現象,逐漸挑戰你們未來。
後生,可要有所畏懼,你們正面對失焦的世局變化,強權霸凌的亂象,勢必影響你們未來。
後生需可畏的事,可多了,不確定的方向、不穩定的政局,沒有希望的未來,再再給予你們「可畏」的壓力。
有人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老人家不必擔心年輕人的未來。今世,你們有「科學加持」,日新月異的科技產生,改變了生活、思維,不過,是福?是禍?仍需觀察,我新解的「後生可畏」,不是「敬詞」,而是訓勉年輕人對未知的將來,不能沒有「可畏」之心。

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偶思錄282

細枝末節,未必是些微小事,因為其源頭可能是盤根深厚的根所長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