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

2017年9月文史生活札記

後生可畏,是老輩讚嘆晚輩的一句用語。
老人家應不是自以為老朽,而覺得後生晚輩足以寄望,乃因年輕人的創意、衝勁、做為,能夠獨立門戶,自創新機,因此不惜給予肯定和寄予厚望。
世代交替,喊得沸沸揚揚,應是基於「後生可畏」,老人應該交棒的主因。
然而,老人家放得了心,讓「新新人類」,上了人生舞台,去自導自演嗎?
代代必有人材出,然而老人為何還是放不了心,卸不了責?
感嘆代溝所產生的認知差距,老、少難以交心,事出有因。
身為老人家的我,永不向LKK低頭,我還深信必有後起之秀能夠後來居上。然而,我仍會憂心忡忡,是否可以提早交棒?我平時會對晚輩數說一些批判語詞,只是希望你們不以為意,有者改之,無者嘉勉。
時下年輕人,普通有「失語症」與「失憶症」,不會說母語,沒有時代記憶;失語、失憶的「病症」,務必早日根除,否則「接班」必有問題。所以我對「後生可畏」這句成語,不得不做另外解讀。
後生,可能有所畏懼,你們正面臨失序的自然環境,大地反撲的現象,逐漸挑戰你們未來。
後生,可要有所畏懼,你們正面對失焦的世局變化,強權霸凌的亂象,勢必影響你們未來。
後生需可畏的事,可多了,不確定的方向、不穩定的政局,沒有希望的未來,再再給予你們「可畏」的壓力。
有人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老人家不必擔心年輕人的未來。今世,你們有「科學加持」,日新月異的科技產生,改變了生活、思維,不過,是福?是禍?仍需觀察,我新解的「後生可畏」,不是「敬詞」,而是訓勉年輕人對未知的將來,不能沒有「可畏」之心。


20179月文史日誌
一日 台北商業大學創校100周年,上個月來函向我邀稿,希望我以校友身份,留下文字,刊載於百年特刊,為「後生晚輩」的在校生,以「身教」經驗鼓勵後進。我未回應,乃因自認不夠資格,一來我是「台北商職」時代的畢業生,非可戴方帽子的大學生,二來,高職求學時,實為「劣等生」,商業課程,對我而言,如天書。

二日 上、下午各有一場演講;早上是市立圖書建成分館的「從雙連走進大稻埕」,午後是琴園國樂社的「大稻埕音樂風華」;此兩場講座,參加人數不多,各僅有十來位而已。

三日 大稻埕逍遙遊,細雨霏霏,雨中漫步做導覽,也有一番樂趣,九月份是開學期,仍有四十七人參加,算是「大團」。有十餘位「餐聚會」的同好,於行程結束,致贈我一個紅包,說是「茶水費」,雖是薄禮,但是令我吃驚,這是十餘年來的頭一遭。

六日 中華兒童文學學會獲本年度台北市譽揚組織,將獎金做為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作品選集,竟然無廠商願投標,今商討是否另有妥善對策。

八日 新北市舉辦「就業訓練班」,招收三十五人,委外辦理活動,午後,參訪大稻埕文創產業,後由我做迪化街導覽,並在大稻埕千秋街店屋,聽我講述「文化產業面面觀」,免不得大稻埕今日搶商機的文創,有所微詞。

林副市長欽榮邀我參加迪化街規劃徒步區座談會,我沒有答應。

十日 台中行,午後往潭子摘星山莊訪古,台中市文化局似乎對此市定古蹟,著力有限。

十一日 <高雄文獻>本期有「金聲傳唱,發揚鄉土情—郭金發演藝人生」乙文,很可惜,沒有寫到郭金發當年精心製作「郭金發歌唱生涯50年專輯」的過程,此專輯由張弘毅編曲,我主稿文案,他投資不渺,然後因版權問題,因所有權人開出高價,以致未能解決,而不得不擱置發行,我費時所撰文稿,也束之高閣,不無遺憾。

十二日 巧遇蔡錦堂教授,他已從師大退休,當年,他在日深造修博士學位時,返台時曾造訪我,且贈送了一套三六九小報>,時價五千元,受此厚禮,我三十多年來仍銘記在心。

十三日 文化局文創發展科計劃出版文化臺北—大稻埕手冊,邀我參加初審會,初稿缺失甚多,我不得不有話直說。

十四日 華人創作股份公司擬將漫畫書用久柑仔店以戲劇x漫畫跨界合作拍成電視劇,找我擔任顧問,盛情難卻,答應全力協助。

韓良露新書台北說城人午後收到,她辭世後,家人還將她遺稿整理付梓,殊為難得,她晚年以「南村落」推廣文化活動,我曾向她說:「大稻埕千秋街店屋就改稱北莊園,一南一北,為台北打造更平衡的文化圈。」

十五日 台北古蹟公益信託基金召開「城南文化公民共樂行動計劃案」,投案單位為台北市城南水岸文化協會,計劃建構以「南菜園」周遭的地方樂。

十六日 台北光點舉辦「穿越北門」行走活動,最後一站設在中山堂,參觀即將結束的「世界運動郵票展」,參加近三十人,有些人表示想再參加我的下一次活動。



9/16台北光點舉辦「穿越北門」行走活動

十七日 中正紀念堂舉辦「東三線路到中山南路特展」,邀我擔任第一場推廣講座,題目是「路的金曲年代」,參加人數滿額,會後,有位不相識的聽眾送我一瓶蜂蜜柚子醋,說是有助於我潤喉。


9/17於中正紀念堂主講「路的金曲年代」

十九日 「西區計劃特展」規劃案初稿,進行審稿,我提出十項可再加入有關艋舺發展及常民文化的資料搜尋方向。

廿三日 彩鹿集郵社楊修邦從上海返台後,重新在圓環郵幣市場開業,他感嘆集郵人口的散失,自己將成為台灣最後一位專業郵商,集郵成迷的我,不無感嘆!

廿五日 買了康熙、乾隆、嘉慶三枚通寶,有「孔方兄」的「歷史悠久」清朝硬幣,每枚才百餘元,年代與幣值,仍不符比例。

廿六日 上善基金會擬策劃「王井泉特展」,找我諮詢一些問題,我當年所書寫的「山水亭台菜廳」,引起不少回響,不僅在美國被列「黑名單」的王井泉兒子王古勳來函致敬,省主席邱創煥也因看了這篇文章,邀我共進一場晚餐。

廿七日 迪化二0七博物館舉辦「城市縮影火柴盒,莊永明收藏展」開幕,參加者比預期多,三位前文獻委員會執行秘書、遠流出版三位主編,還有前台北故事館舊識,都來捧場。有位大陸記者問了我不少問題,還邀有機會移展大陸,他強調如此當代多元的台灣生活小縮影,海峽對岸一定會有熱烈反映。
9/27迪化二0七博物館舉辦「城市縮影—火柴盒,莊永明收藏展」開幕記者會




廿八日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舉辦第6屆傑出台灣文獻獎暨106年獎勵出版文獻書刊頒獎典禮,經多方邀請,還是親赴南投該館文物大樓接受「傑出文獻推廣貢獻獎」,三年一度的這個獎項,我戲稱是「千呼萬喚始得獎」。之前,我已被推薦參選多次,一再落榜,所以對此遲來「榮譽」,並無特別感受。



9/28獲頒「傑出文獻推廣貢獻獎」

廿九日 師大附中師生三十一人參加大稻埕尋跡,他們很用心的跟我以二個多鐘頭時間,做重點巡禮。


卅日 台灣海洋大學、基隆市政府教育處、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合辦「二0一七陽明海洋文化藝術節」,舉辦八場講座,我受邀以「台灣歌謠海洋篇」為題,散場後,有十來位聽眾拿著DM請我簽名,顯然是一場還算成功的講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