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8日 星期二

2019年12月文史生活札誌


「來去總統府住一晚」,多誘人的廣告詞。
政府砸大錢,廣告行銷旅遊,據報導住宿總統府十九天訊息就吸引世界三百多國家地區人民反應,橫跨五大洲,對台灣開放最高行政機關當「民宿」,表示興趣。
住一晚總統府,能感受到的「光榮感」,必然大於住宿五星級大飯店,但實際的意義有多少?
據說:取得優先的住宿者,是限定外籍人士的網紅人士,因為他很可能將住一晚心得與網友共享,增加台灣的曝光度。
總統府對我而言,並不陌生,而且曾是常客,進出多次。第一次政黨輪替,我受邀入內,是民進黨執政的第一個年頭,日後,兩度受邀演講,一次是專題演講,題目是「台灣民間文學」,反映極佳,旁聽的志工,又揪團邀我重講一次;二個月後,還被呂副總統邀請到辦公室喝咖啡。我還說:「總統府邀請的演講」,為什麼被稱為「報告」,而且不給「演講費」?呂副總統也覺得匪夷所思。
政權又歸「國民黨」,我也曾被馬英九總統邀往總統辦公室聊談。此次才正式「登堂入室」,走進最高首長日理萬機的辦公室。之前,僅在辦公室的會客室。
我無入宿總統府的機會,但可以說走遍各樓層、各角落,連中央高塔的最高層,也登上了,這是沒有幾人能有此機緣的。那是比憲兵平日升旗還要高的樓層。
從塔頂樓層眺望凱達格蘭大道,視野廣濶,令我徒生幻想,如果將做為「儲藏空間」的樓層,做為咖啡廳,限量限時,開放給民眾登高樓,望大道,一杯萬元,仍必有人預約,而且達到「親民」目的,可惜執政者無此構思。
二000年,我被視為總統府「貴賓」,二00八年仍是如此;但是二0一六年後,我連「稀客」身分都沒有了,因為那棟比我老家-大稻埕千秋街店屋還大十年的「百年建築紅磚屋總統府」對我而言,已是「絕緣體」了。
「再見!總統府」已近四年了,我不再期望有再一次進總統府的機會,隨緣吧!

2020年1月4日 星期六

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2019年11月文史生活札誌


「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對於擇善固執的人而言,他必得經諸多考驗;千山萬水我獨行,必得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壓力。
一路走來的人生,因為人情事故的因素,難免會有始終不一情況出現;譬如有人年輕時激進,有了年紀以後變得保守
省思自己,我是「年少時保守,年老時激進」的異議份子,只因自己有特立獨行個性。
五十四歲強迫自己退休,離開了上班族身分,做為一個「無業的自由人」,我逐漸憤世嫉俗了。
二十六年的上、下班「民務員」(這個詞是大同董座林挺生創造的)生涯,我始終如一是大同關係企業的員工,「骨力若牛,乖若羊仔」,「不遲到不請假、不早退」的全勤紀錄,可以印證我對公司向心力是無可置疑的,說我「提前退休」有其原因,我是在「好聚好散」下遞了辭呈,說我「不幹了」,只因對公司不合理制度的抗議,因而在沒有勞保下,成了必得「另謀生路」的「散工」。
我常以四工自況,「長工、散工、義工、戇工」,意思就是我的「四部曲」。我沒有勞保,是因為林挺生不給職員納保,他說民務員是勞心者,不是勞力者,所以領日薪的工人(作業員),才有資格加入勞保,領月薪的職員,以「養老積金」取代勞保。
再過二、三年,我這個「無業遊民」,也就是說職業欄被填上「無業」,也快二十六年了,等同上班族的歲月,時光飛逝,不無感喟!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煩心、操心」,令我年「少保守,年老激進」,最近接受今周刊訪問,記者寫下如此文字,描述我的「晚境」:
「不參加網路濁流,獨愛田野實境,莊永明口中道出的時光,字句蘊藏史料,擲地有聲,遇上正義不彰之事就直諌批判,為了求實,性格可以剛烈得很。」
我「不平之鳴」,乃因不吐不快,得罪既得利益的權貴,只是「代民伐罪」!

2019年12月21日 星期六

偶思錄340


沒有做不到事,只有難以做得好的事;正因為如此,所以做不到」和做不好」都需要解析清楚。

2019年12月7日 星期六

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

2019年10月文史生活札誌

痛苦有多深?是人人各殊的反應,我是很忍得住「痛」的人,所以很少就醫,自信痛苦是短暫的,終必過去。
從來,我對「免疫力」有信心,所以總抱著「自然好」來克服病痛。
而今,年事已高,上個月,一場意外車禍,被送進醫院急診,三個小時觀察,認為僅是擦傷,應不礙事,但一週之後,開始全身疼痛,且有痛不欲生之感,舉步維艱,許多想做的事,都做不來,有但是又奈何之怨嘆!
復健之後,並未完全康復,疼痛不時襲身,時好時壞,但是仍忍痛行事,三趟大稻埕導覽,照樣行走,二十日的老家音樂會如期舉行,眾人都不知我是勉力耐痛的一如往常的心情主導這些「例事工作」。
老殘歲月,日日逼近,歲月催人老,是自然常理,不少人鼓勵我好好養身,保持健康,再為鄉梓做些事,我是生活單純、起居常規,卻是不知如何「永保安康」?
老家九十周年亭仔腳音樂會,我忍痛功夫,真是了得,換了別人,必取消或延期。
我體驗了老殘情境,也經歷了老殘歲月,必然的「老化現象」,或許有此體驗和經驗,必給予我敢於面對未來的歲月吧!
我還有不少工作要做,仍有幾本需寫,忍痛的堅持,必擊潰「老、殘」。
坊間,有人寄調<望春風>,編了「不老歌」,我總以為有改寫必要,於是動筆修調如下:
人生百歲無稀奇,
九十滿滿走;
八十起步才開始,
七十小弟弟。
六十還在搖籃裏,
五十才出世;
歲頭多小免掛意,
人人食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