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9日 星期三

2020年4月文史生活札誌

 

疫情管控,愈來愈嚴,我「打零工」機會銳減,只好「度小月」

本月份的工作,除了趕稿外,去音樂中心錄影二次。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委託案—「台灣歌謠傳鄉情」,十萬字的文字稿,我怕延誤,那會對不起人家託付。

音樂中心開始錄製我的「台灣歌謠口述資料」,原以為自己會暢所欲言,但是還是有所「保留」。

音樂中心翁館主任問我明年是否可以將<大我歌謠與小我歌曲—日本時代歌謠>明年付梓,以符台灣文化協會一00年的紀念刊物之一。

年歲已大,視力茫茫,今年為台灣歌謠立言、出書,很可能成了我的台灣文史研究的「最後成績」,希望後人不要以為我只是台灣「音樂史」的研究者,而忽略了其他的六十餘本著作。

 

20204月文史日誌

一日 又是「人間四月天」;期待疫情能疏解

傳藝中心音樂館建構台灣音樂家資料庫,將納我入「榜單」,我說我非音樂人,怎有資格?但館方說各方推薦,不必推辭。 

二日 寫「四月望雨」到「四月望春雨」的「私房故事」。

三日 七九生日,心有所感,寫了一首打油詩:
「七九春秋轉成空,來日需逢幾夏冬;
  人間冷暖不盡同,名利原本一場夢。」

我還以一首「七字仔」敘懷:

歲數八十減一歲,未來日子偆無濟;

亦有代誌等欲做,不可繼續留空白。

(註:偆:剩。濟:多。代誌:事情。) 

四日 台北文學季我的場次延至今天舉辦,原有八十五人報名,因疫情關係,縮減限三十五人參加,地點也改在紀州庵。文訊訂的題目是「川讀台北—水遇三市街」,安排我與著作艋舺憨施的楊麗玲對談,我以淡水河與大稻埕相存相依關係,做簡單論述。

五日 大稻埕逍遙遊第538期,原報名有四十餘人,可能因「社交距離」關係,只報到了近二十人,有幾位還是昨天在紀州庵聽我演講的人,他們首次知道有此活動,覺得之前,太輕忽我的導覽訊息,不然早就參加了。

七日 「光復.共和紀念郵票」是我一直想收藏的郵品,今天終於下了決心不惜動用存糧買了此兩套郵票。

八日 迪化207博物館下檔展覽將以通訊為主題,我提供收藏的限量發行三千套的雲門舞集紀念電話卡供其展覽。

 

 十日 五位在松菸文創、光影之家等文化展覽服務的年輕朋友,雖面臨疫情籠罩的營運壓力,仍揪集在迪化街稻舍為我慶生,我朗讀生日感言打油詩:「歲數八十減一歲,未來日子偆無濟。」第二句有人建議應改為「未來日子好好過。」


410日幾位年輕朋友們在迪化街稻舍為我慶生


十三日 音樂中心午後錄製我的口述歷史第二集,今天談的主題是:我與呂泉生忘年友誼和他的音樂人生

日 文化部釋出疫情紓困政策,有人勸我申請,我只能微笑以對,像我這類受災戶可多了,豈輪得到我?

日 午間,在迪化街遇到桃園旅遊協會一行人參訪大稻埕,領隊跟我打招呼,竟然很多人對這場同我「不期而遇」的導遊們感到驚訝,顯然他們可能是我的「讀者」

十六日 西米設計公司向我請教「台北設計一百年特展」內容有何調整之處,由於展品不明確,而且單薄,難以給予意見。

今午,桃園旅運公會第二批來訪大稻埕,適我在老街—大稻埕千秋街店屋,數位導遊入宅參觀,且與我對話。 

十七日 接到時報出版公司滙來去年下半年版稅,計三千捌佰元,以<台北老街>銷售59本為主,此書累計銷售已有4,230本,差強人意。

二十一日 原本本月份周二仁濟醫院樂齡進修課因疫情取消,鐘點費都沒了,有人勸我向文化單位依法申請紓困,我說:「算了吧!比我更需要的人,多得很。」

二十二日 中山堂「台人抗日展」評審,投案六家,企劃書差強人意。

二十三日 中山堂黃主任去年舉辦的「水菓婆婆童書展」,有人檢舉有行政疏忽,據我了解多年來中山堂的「小報告」多著呢。

二十七日 音樂中心錄製從「四月望雨」到「四月望春雨」,我談敘「四月望雨」被商業登記的不當行為。

三十日 莊義芳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行第四屆第一次董事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