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9日 星期三

2020年3月文史生活札誌

禪說:「大死一番」,我想語意是「置之死地而後生。」重生的意義,是值得探討「形而上」的哲學課題。

新冠病毒,全球蔓延,方興未艾的時候,令感覺到「地球村」不是理想的名詞,畢竟,各國確診的數字飆升,每個國家競相採行停航、封城、鎖國的政策,無不以「隔離」其他國家帶來病毒的侵入,「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成了全球各災區的「防疫國策」。

有些政治人物,口不擇言,令人錯愕。

英國首相先前竟說可以「佛系防疫」,不阻、不防、不治,讓存活的人,產生抗體,疫情自可控制,還說:「要有跟心愛的人,說再見的心理準備。」這種鬼話!

美國總統竟說:「死亡人數能夠控制在十萬人以下,防疫就算成功。」如此不以「救一人是一人」為前提的說詞,令人不解。

「社交距離」,成了最新防疫名詞,我擔心「比鄰若天涯」的現象,是否會成真?

疫情升溫,造成百業蕭條,政府疏困政策,一談再談,能否劍及及才是重點;我不能獲得任何「救濟」,畢竟如我這樣無業遊民,政府是不會關注的;本月份我被取消了四堂課,兩場演講,收入連基本工資都沒有,應該可說是「受災戶」。

病魔罩頂,人人自危,恐懼之感,揮之不去,然而各媒體的報導、評論,又有不少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言詞,「免於恐懼的自由」,成了可貴的要求。

疫情期間,政府除了防堵疫情,也應該多多管制電視廣告,藥商在期間,猛打「賣藥廣告」,彷彿「台灣病夫」,彼彼是,如此「病上加病」的威脅感,令人「感冒」,所以我的意思是疫情當頭,不要再有多餘「病情、病況」廣告,淨化廣告內容,給人一些健康感吧!


 

20203月文史日誌

一日 大稻埕逍遙遊;宜蘭縣文化資產巡志工有二十餘人參加,這些遠道而來的走讀者,令我感心,畢竟他們無懼於疫情升溫,一早六點就趕到大稻埕,全程四個鐘頭,只有我因需講解,不口罩,他們都戴口罩,眾人都說不虛此行,我也欣慰「大稻埕逍遙遊」,口碑不錯。

 日 久久沒有到埔里,因暨南國際大學之邀而有機會,可惜時間有限,遇鎮不入,連離校10分鐘的日月潭也放棄。暨大中文學系主任曾守仁向校方推薦我擔當該校高教深根計畫「暨情好讀.青春悅寫」講座,我的講題「台灣歌謠思想起」,乃因八年前曾主任在輔仁大學聽了我的演講,印象深刻,乃有邀約,學校應付疫情,僅有大一學生在大禮堂聽講,顯得稀落,大二以上年級則在教室看視訊轉播。



2020年3月4日於暨南大學主講「台灣歌謠思想起」

34日於暨南大學主講「台灣歌謠思想起」




因應疫情,僅大一學生在大禮堂聽講,大二以上年級則在教室看視訊轉播。



 五日 文獻館聘任臺北市古物審議會委員,任期至一一一年二月二十日

  文化局邀參加「大稻埕無圍牆博物館」年度計畫地區說明會,我認為無實質意義,沒有出席。

 八日 台北文學季「川讀台北.文學流岸」講座,原邀我談「水過三市街」,但文化局以疫情升溫,暫停活動,因而取消。

 十日 文獻館「尋根探索」特展,參與審查會議。

 十三日 文獻館「臺北設市百年紀念特展」評審,期待此次特展需有文史特色,不要流於「聲光電化」的展示。

 十五日 歌聯文具行貼出結束大俗賣招示,這家位於重慶北路三段277號,經營超過三十年的小店,不敵時代潮流,「孔廟文化園區」的最後一家文具店,走入歷史,但必大龍峒居民留記憶。

 十八日 午間,去一趟塔城街台灣企銀因有人推薦正舉辦「大稻埕攝影展」值得觀賞想不到這是一場「烏龍」展覽展品全是青睞電影公司提供的劇照,有被評為「億元票房的爛片」<大稻埕>和浪淘沙這部不是歷史,僅是小說的電視連續劇等劇照,做為展示品台灣企銀想連結大稻埕風華,以「文化行銷」,可惜卻做了這次不入流的影視劇照照片展殊為可惜也讓我敗興而歸

 二十日 離開職場已有二十五年了,老同事還記得我這位老長官,近日,接了兩通問候電話,一位現在民視<台灣演義>,看到我在談台灣醫療歷史,一位說,久無音訊,乃致電聊談,很感謝他還惦念我這個副理。

 二十四日 漢聲廣播電台「地方采風」節目,以電話向我專訪「大稻埕文化創生」看法,我以不能以看「熱鬧」眼光觀賞大稻埕,而是需以「門道」深入探討,文創和文史聯結,是今日檢視這個有人文深度的地方,最重要的事。

 二十六日 日本NHK電視製作全球觀光勝地節目在地真實聲音介紹台北大稻埕,希望我提供一張南街歷史照片,我當然應允。

 二十九日 迪化207博物館舉辦「大稻埕歌謠之路」探訪,邀我帶路;我戲說此「度小月」之日,給了我工作機會,可能因疫情消息,只有十五位志工參加。午後,他們邀我到慈聖宮廟埕共餐,並準備蛋糕為我提前慶生,這是我七十九之壽的第一場生日宴。


329日迪化207博物館邀我帶領志工探訪「大稻埕歌謠之路」


329日迪化207博物館志工邀我到慈聖宮廟埕共餐,並準備蛋糕為我提前慶生。

 三十日 傳藝中心音樂館錄製「莊永明口述影音紀實案—台灣歌謠小故事」,午後在大稻埕千秋街店屋進行第一次錄影,主題是「從歌仔冊到歌本」;翁館主任全程參加,他向我表示因春節需返台南,我的生日宴不得不延後,近年來文獻館老同事每年為我慶生,感激不已,今年疫情關係,可以暫停,心領就是。

 三十一日 午後,民視「台灣歷史演義」來電,表示將製作「日本時代防疫與公醫」節目,說正在閱讀我的著作<台灣醫療史>,我很驚訝這本二十幾年前著作,編輯團隊還認為有參考價值,至於邀我接受訪問,我拒絕了。

          雅凱電腦語音公司林總經理偕專案執行人來訪,談論將執行國立傳藝中心的「葉王交趾陶特展」提供意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