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8日 星期六

2018年6月文史生活札誌


近日來的早課,是到露易莎咖啡店用早餐、喝咖啡,以及閱覽、報紙雜誌。
翻閱過期<今周刊>的一篇專題報導「百年大同決戰風雲」,對「後大同時代」的風風雨雨,不勝唏噓!
我是「老大同人」,也就是「林挺生時代」的大同寶寶,任職大同關係企業,長達二十六年,最後以「理念不合」,自動申請退休。
上班族的「長工」生涯,從無怨無悔,到離職後的有怨有悔,乃因Boss沒有台灣傳統企業家「頭家量,薪勞福」勞資念。
大同公司的口號很多,社會大眾視為企業倫理標竿,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創造利潤,分享顧客」,就是動人經營口號,但是公司推行政策是「低買高賣」。
大同在台灣經濟起飛年代,一起成長,以「愛用國貨」做行銷手段,其實多與國外廠商「技術合作」,付了不少「權利金」才是實象,公司的總工程師劉新榆是推動品自製的重臣,還是被頭家給冰封,難伸己志。
公司將「薪勞」分為職員與技術員兩類,以勞心及勞力做分隔,前者領月薪,後者支日薪,領日薪的勞工,依法納勞保,而勞心的職員,頭家不視為「工人」不予參加勞工保險,公司自創「養老積金」,美意是給勞心者一分保障但這本是退休前的儲蓄卻常被挪用買公司產品挽救業績或購買股票彌補公司募股的不足
我是大同公司的「永久債」債主,公司有長達十九年沒有為我納保,其餘的勞保年資,是大同為應付政府勞檢,而以最低工資為我繳納勞保費,以致我的勞保年資,有四進四出的紀錄,離職後,從勞保局提供資料,才知道公司的違法行徑。
我向大同公司求償勞保年資損失,寄了四封申請書,沒有得到回文,以電話敷衍,不予賠償如此頭家,全無「度量」,令人遺憾
「大同百年」這篇報導,說大同股權已被蠶蝕,呈現了公司危機四伏;「百年」在台灣有「人老離世」之意,百年大同如果成了大同百年,老東家情何以堪?

偶思錄293


生命的甜蜜果實,都是經過淚水和汗水澆過的。

2018年6月30日 星期六

2018年6月17日 星期日

2018年5月文史生活札誌


「頭家量,薪勞福。」這句台諺是勞資合諧的基礎。
頭家肚量大,嘉惠薪勞,如此勞、資一心的原理、原則,古訓雖在,但是台灣的企業家,有雅量的資方,卻是少數。
商人謀利,無可厚非,得利,不懂分享員工,甚而以各種手法,驅使員工付出更大代價,讓自己財富累積更多,難怪勞方的「福份」被剝奪了。
「薪勞」這句台語,挺有意思,為薪水付出勞力的代價,謀取生活外,也為頭家賺錢。
我做了二十六年上班族,僅有一個工作,是大同公司關係企業「薪勞」,我戲稱是做「長工」,上班生涯,我保有一個「非凡」紀錄,意即不請假、不遲到、不早退,如此認命上、下班,曾上了民生報的報導,那幾年沒有所謂的周休二日,而且有加班的日子特多。
第二十六年,我開始請假的現象,不是不想保持全勤紀錄,而是對「頭家無量」失望,和非法剝奪了薪勞的權益,日甚一日。
五十四歲那年,我主動遞上辭呈,理退休,抱著「好聚好散」心懷,沒有向公司要求什麼,我認為我還有一隻筆,我可以「以筆為生」。
今年二月二十七日,我遞交一份給大同公司,要求補償沒有為我投保勞保的損失。
二十六年的年資,我有十九年公司沒有為我辦理勞保,頭家林挺生說:「我們坐辦公室的是公司勞心者,不是勞工,只有現場作業員才是勞力的勞保投保對象。」
我從勞保局取得投保紀錄,始知公司為我投保有五年多紀錄,那是應付「勞動檢查」,公司時而加保,時而退保,而留下的僅有年資。
我提出十九年未加保的補償,公司以冷處理對付我,還說依民法債權債務關係,時效已過,「依法不予處理」。
如果大同公司已自認是「債務人」,依法可不補償我這個債權人一分錢。
大同公司的做法,不回覆我四次的去函,只是電話傳達公司內部討論的處理決定,就是不還此債務。
凡事處理情、理、法都需兼顧,頭家只言法,不管情、理,如此頭家,安心嗎?
頭家無量,薪資沒福,這是明證;我不是路人甲,而是盡力盡責的老大同人,公司竟然欠錢不還,我可以徒呼負負做收場嗎?

2018年6月2日 星期六

2018年5月26日 星期六

2018年4月文史生活札誌


趕流行,是追時尚的行為,多數人害怕跟不上時代,不是無因。
技時代,生活用品日新月異,缺了時髦的東西,一種「跟不上人」的「自卑感」,往往會打擊自尊。
「沒有手機,就沒有朋友!」這句話不是危言聳聽,在此不寄信、不閱讀的社會氛圍內,透過掌中小螢幕旳溝通,成了彼此對話、獲得資訊來源。
我沒有手機,但是仍沒有被朋友遺棄,雖然聯絡方式有所不便,不過還是對我不離不棄,總會設法取得跟我連繫的各種管道。
我行我素,沒有隨波逐流,不是刻意孤立自己,而是覺得做為一位「今之古人」,有一種堅持和孤芳自賞的必要!
「沒有手機就沒有工作機會。」這就對我影響大了,有人好意請我做「散工」,開個會,審個稿,演個講,而今,愈來愈少了,後來才知道,連絡人都說:「我沒有手機,不好連絡。」果真如此,我也認了。
我觀察到兩種現象,感到困惑,如此行為,並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
一對進了咖啡廳的年輕男女,各點一杯咖啡,而後,兩人相對,各自滑起手機來,應是尋找各自話題,竟然喝完飲料,沒有一句對話!
一位年輕人,未點咖啡前,先衝到書報櫃,搶了報紙,而後找個座位後,將報紙平放桌面,掏出手機,滑啊滑,在找自己的資料,連報紙都不翻閱,喝完咖啡後走人,報紙仍然擺放桌面,我坐在其鄰,對他剝奪我看報權益,很不以為然。
一再上演的滑世代,如此行徑,不可思議
我是思想老舊的人,但是我的想法,還是很潮,年輕人的「現代感」,絕不如我,不信的話,來跟我比「創意」吧!
「形勢比人強。」但是如果不為流行所形塑,不屈於現實的強勢,自我無敵,不是嗎?
活出自己,是我所願,以不適的話語,批評我「不要臉(書)、無Line ()」,是可笑而且無聊評語。

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