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6日 星期六

2018年4月文史生活札誌


趕流行,是追時尚的行為,多數人害怕跟不上時代,不是無因。
技時代,生活用品日新月異,缺了時髦的東西,一種「跟不上人」的「自卑感」,往往會打擊自尊。
「沒有手機,就沒有朋友!」這句話不是危言聳聽,在此不寄信、不閱讀的社會氛圍內,透過掌中小螢幕旳溝通,成了彼此對話、獲得資訊來源。
我沒有手機,但是仍沒有被朋友遺棄,雖然聯絡方式有所不便,不過還是對我不離不棄,總會設法取得跟我連繫的各種管道。
我行我素,沒有隨波逐流,不是刻意孤立自己,而是覺得做為一位「今之古人」,有一種堅持和孤芳自賞的必要!
「沒有手機就沒有工作機會。」這就對我影響大了,有人好意請我做「散工」,開個會,審個稿,演個講,而今,愈來愈少了,後來才知道,連絡人都說:「我沒有手機,不好連絡。」果真如此,我也認了。
我觀察到兩種現象,感到困惑,如此行為,並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
一對進了咖啡廳的年輕男女,各點一杯咖啡,而後,兩人相對,各自滑起手機來,應是尋找各自話題,竟然喝完飲料,沒有一句對話!
一位年輕人,未點咖啡前,先衝到書報櫃,搶了報紙,而後找個座位後,將報紙平放桌面,掏出手機,滑啊滑,在找自己的資料,連報紙都不翻閱,喝完咖啡後走人,報紙仍然擺放桌面,我坐在其鄰,對他剝奪我看報權益,很不以為然。
一再上演的滑世代,如此行徑,不可思議
我是思想老舊的人,但是我的想法,還是很潮,年輕人的「現代感」,絕不如我,不信的話,來跟我比「創意」吧!
「形勢比人強。」但是如果不為流行所形塑,不屈於現實的強勢,自我無敵,不是嗎?
活出自己,是我所願,以不適的話語,批評我「不要臉(書)、無Line ()」,是可笑而且無聊評語。

20184月文史日誌
一日 大稻埕逍遙遊,只有九人報名,但現場有新北市導遊協會六人自動加入。多人表示將再參加500期的盛會

國家音樂廰欣賞「胡德夫與部落朋友音樂會」。

二日 午後,接受「大樹下廣播電台」訪問,「戀戀大稻埕」系列節目,由我開場,台長說:「時間有限,意猶未盡。」錄音前,行經涼州街口,有人從後方趕上,說從背影就認得出是我,原是十幾年前參加大稻埕逍遙遊的人,我真不認得此人,他強調我「健步如飛一如往昔」,一眼就認得。

三日 明天將是我七十七歲的第一天,今天,有兩場慶生會,一是文獻館同仁送了一張集體簽名和賀詞生日卡,一是文獻委員會舊同仁送了一瓶「百歲酒」,當然還吃了兩次生日蛋糕。
 
43日文獻委員會舊同事為我慶祝七十七歲生日

43日文獻館同事慶祝我七十七歲生日

五日 內湖白石湖吊橋之旅,採了一籃草莓,小孫兒在春節有個意義活動。

七日 揮別76歲第四天,林課長安排「生日宴」,從人文課至今的幫助,銘感於心

第一次參觀社子「台北花卉園」,不見花海,只見識到「花市」。

日 迪化207博物館火柴盒展,明天是最後一天的展出,卸展前將再前往。

十日 公共電視委製歷史紀錄片「尋找時代洪流中不羈的靈魂」,我在大稻埕千秋街店屋接受十月影視公司專訪,主題是談時代背景,我覺得企畫太淺顯了。

十二日 腰部扭傷,疼痛不已,以致火柴盒的卸展和諾貝爾文學獎郵票的歸還,都懶以過問。

十三日 大愛電視台專訪我,拍攝「大稻埕大街小巷的文化」,他們要求我唸為<大稻埕逍遙遊>所寫的「序詩」。

午後,文化局藝術發展科和我討論剝皮寮歷史街區西側設置「鄧雨賢紀念展」的內容。我建議擴大題目,以一九三0年代的影音為規劃,否則必會流於桃園市設置「鄧雨賢影音中心」失敗的例子。

十五日 金車文教基金會主辦「2018大稻埕千人走讀」活動,報名有1200人,實到九成;走讀路線分八個主題路線,每條分34隊;午後群聚大同大學尚志大樓禮堂,先由我主講大稻埕的前世今生」,而後分組活動;有三組人員安排參觀大稻埕千秋街店屋,三組人數超過150人,我在現場與眾人對話。

415日金車文教基金會主辦「2018大稻埕千人走讀」活動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十六日 寫好給大同公司林郭董事長的信,希望公司不能輕疏處理我的勞保補償。

十七日 大稻埕教會松年大學上課,校方未給講題,我以「從雨夜花八十五歲談到大稻埕三0年代盛景」,學員都說聽來津津有味,多數人都說我的課,很有生活回憶。

終於將諾貝爾文學獎郵票集全了,捨棄污點郵票外,三十幾年來,一直找所缺的1967年瓜地馬拉得主阿斯杜里亞斯的郵票,終以30元購得,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南美郵票,台灣郵商缺乏管道,而我曾多方向國際間郵市尋覓,不得其門,而今卻輕鬆到手。

十八日 台北市文獻館107年度第一次委員會,我對黃秀政教授的發言,提出不客氣批評。

日本某電視台編審甲斐寬子約我午後在文獻館訪問我談「林二的音樂生涯」,想不到她卻爽約,雖來電致歉,但我不想再受專訪。

十九日 大同公司派勞資關係余經理與我談勞保沒有納保之事,公司仍堅持民法的債權債務關係,只談法,不言情、理。

二十日 師大附中舉辦課外教學,二十位學生在導師帶領下,由我解說大稻埕歷史街廓。

二十日 午後,參觀文博展,第三會場的爭艷館以「圖像授權」為主題,覺得熱鬧有餘,內涵不足。

十二日 迪化207博物館為我安排一場「送禮的故事」講座,參加者十餘人,我戲稱講題應更改為「收禮的故事」,較符合我是僅收禮而不送禮的人,當然逢年過節我收的都是「人情味」的禮物,絕無利益輸送。這場收費的演說,原本沒有信心,但會後有五組聽眾要求合照,顯然大家還滿意演講內容。

二十日 古亭教會主講「台灣近代醫療史」,反超好,有三位超過八十的老人,還跟我大談「日本時代的生活記憶」。

遠流出版公司推出的「台灣鳥瞰圖限量作者簽名特賣」100本完售,還超賣一本,我前往遠流補簽,這本書出版已有二十幾年了,如此昂貴的書,還仍有市場,確定「長銷書」。

二十五 文獻館製作「文學台北」,安排我錄大稻埕的文化面面觀,設定的題目太大,只能重點陳述

二十日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舉辦本年度第一場講座,講題:「台灣第一在大稻埕」,參加者滿額;對前來聽講各方人士,深為感謝,這場講座,因我手錶電池將盡,竟然遲到了四十多分鐘,此對一向表示不能「慢分」的我,不可原諒,幾近「誤點」,參加者「不離不棄」,感恩啦!

二十九日 台中行之前送給小孫兒的簡易三組樂高,三歲的他全拼好了,小手靈活。

三十日 藝專美工科同學,有場聚會,我仍是缺席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