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 年,台灣淪日;日本殖民政府推行現代化教育,也不忘厲行「殖民化教育」;1920 年代的「大正民主時期」和世界新思潮的影響下,台灣興起了自覺運動。
1930 年代,台灣人為提倡民權、爭平等、求自由而掀起非武裝抗日民族運動,先覺者領導民眾,前仆後繼與日本殖民政府進行抗爭,無非是求得台灣人的尊嚴,凸顯「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
「大我歌謠」必留於史冊中有其不朽的價值而不在乎是否仍在被傳唱;翻閱史冊,「自覺年代」中的創作歌曲,詞意深遠,值得傳頌。
1921 年 1 月 30 日,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首次發動,被喻為「非武裝抗日運動的外交攻勢」。
准設置台灣民選議會,賦予施行於台灣之特別法律及台灣預算之「協贊權」是台灣議會設置請願團的訴求。
謝星樓(1887-1938)〈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歌〉,凝聚共識,做為一位傳統文人,他因留學日本,廣納新知,留日時加入「新民會」,返台後,積極加入非武裝抗日民族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