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但是生命力必需堅強!
2019年1月26日 星期六
2019年1月22日 星期二
2018年12月文史生活札誌
「莊老師教孫子講台語」(ID-2179881934)是年底我新開的網路頻道;沒有規劃、沒有步驟,完全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下,被逼上架。
迪化二0七博物館畢館長以手機錄下了我講台語一段談話,上了網站,竟有人按讚,大家要我再接再勵,我戲稱,如有100人觀看,就「上場」,沒想到,網友「+1」湧入,逼我難以卸責。
一則「拳頭母」,十幾天內,有6萬人觀看,給我不少信心。
我非語言專家,也非文字高手,大稻埕囝仔的身分,我說起台語,不漳不泉,不南不北,各地口音都有,但是為台語,正字正音則是我的心願。
年輕人將荔枝寫成「奶雞」,楊桃書寫成「羊逃」,當成樂事,甚而當下將「當選」二字變成了「凍蒜」,積非成是,令我憂心。
柯P最近被媒體報導成「阿北」,匪夷所思,應是阿伯吧,多數人無大無小,以阿北代阿伯,想是阿伯表示柯P有年紀了,不宜以阿叔稱呼。致於被寫成「阿北」,是否恭維市長拆了圍困北門的高架橋,坦開「國門」有功,以北代伯,意謂市政有成,不過「打開北門」是前朝的市政規劃,不可不知。
市府將北門稱為「凱旋門」,媒體也多為如此報導,是對歷史的無知,不得不澄清。
一八九五年日本鐵蹄踏進台北城,是裡應外合,從北門長驅直入,要不是當年流行疫情瀰漫,傷亡慘重,不損一兵一卒,對台灣人而言,豈可說是有「凱旋」可言?
一八八四年,台北城竣工,清廷在已進入火砲攻擊年代,還費心去興築這座「帝國最後的城牆」,浪費錢力、人力,更莫名奇妙將通往大稻埕的北門,題曰「承恩門」,意即朝北京大清帝國輸誠,表示承受皇上恩澤,「承恩」之意,不是拍馬屁奉承嗎?可認為「羞恥門」。
北門,做為台北一級古蹟,自有其選項的標準,但歷史常識,不可不知。
2019年1月12日 星期六
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
2018年11月文史生活札誌
九合一地方選舉的紛紛擾擾激烈選戰占據了本月份大半日子,吵、亂、雜的競選之聲,盈耳入目。
選舉期間,又潮、又嗨、又熱、又狂,令人心不安寧。
開票後,一翻兩瞪眼,勝負已出,所謂民主政治,訴求的是票票「等值」,一票就是一票,但是每一張票,有同情、濫情、煽情下所投下的一票,那能與「選賢與能」而蓋上的那張票同值?我不願批評「劣票驅逐良票」的現象,尊重選舉結果,這是「初步民主」的重點。
回溯台灣人第一次選舉,令人有如同隔世之感。
台灣人獲得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在一九三五年,日本時代舉辦的「市議會及街庄協議會選舉」,選舉人並非有公民權就擁資格,規定是「獨立生計,年滿二十五歲以上,並年納五圓以上稅額男子」如此條件下,非中產以上階級的男性不可,女性被排除在外;而且選票不是用圈選,而是需親自書寫被選舉人的姓名,也就是說「青盲牛」(不識字)還沒有資格呢!
而今,選舉已從早年「選舉無師傅,用錢買著有」,到「用騙也並一定有票」,選民會珍惜自己神聖的一票,不過,是否「票票等值」,也不一定,畢竟情緒化投票者,還是有一群人。
被選舉人在選戰中,以「政治家」自許,期待當選後有了權力後,不要成了「政客」。
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
2018年12月1日 星期六
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2018年10月文史生活札誌
臺灣新文化運動館終於揭幕了!
歷經三任市長,七位文化局長,從選址到籌備,至今落成,前後有十八年之久。
一座只有硬體建築-市定古蹟台北北警署轉型為「文化館」,卻沒有歷史文獻展品收藏,甚而「新文化論述」研究也不足,不免令人遺憾。
我在致開幕詞時,強調新文化運動館所承載的責任很大、很重,而且很深、很遠,語重心長。
坊間都將「臺灣新文化運動館」視為是「蔣渭水紀念館」,還說:「蔣渭水曾被關進這棟今為市定古蹟內的水牢」,其實蔣渭水辭世前,這棟建築還未完工;十幾年前文化局所立的古蹟解說牌,就被我糾正過。
從臺北市警察局大同分局,再改變為新文化運動館還有一段小故事,有位民進黨女市議員,曾帶眾至「新文化運動館籌備處」前踢館,訴求要做「警察博物館」才對,還告訴記者說:「莊永明也反對將大同分局做新文化運動館」,如此瞎扯,使我傻眼。
我還在致詞時強調這座紀念館,歷經十多年百般波折,終告落成,還是足以欣慰,只是未來營運,仍需好好邁進!
我的講詞還提到:不能只認為:「同胞需團結,團結真有力」就能詮釋二0年代的非武裝民族抗日運動;也不可僅以「月娘笑阮戇大獃,乎風騙不知」的<望春風>就代表了三0年代民眾心曲,畢竟新文化的底蘊,是要更進一步去探索。
如此說法,乃是早年我為「新文化」下的定義:「新文學、新美術、新戲劇、新音樂(新歌謠)」,實不足涵蓋「新文化」的完整內涵。
我曾向館方建議,應該將歷史軸線拉長,以一八六0年代的台灣開港,與西方文化接觸做為起點,畢竟台灣人的「視野」因而開濶,以致在大稻埕茶香歲月中創造出了新的生命、新的活力;我還列舉諸多要加入的課題,如「新體育」、「新生活」…等。當時我列舉了不少的「台灣第一在大稻埕」,表示都是可以做的題目。觀傳局局長在我下台回座時,還趨前向我表示說:「這個題目,她有興趣。」
總之,開幕是一時的,未來的營運,能將新文化的意義宣揚出去,才是永遠的!
2018年11月17日 星期六
2018年11月3日 星期六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