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莊協發‧港町文史講亭:2013秋季講座

 2013秋季講座

講題
主講人
時間
1 八十望春風和明年八十的雨夜花
莊永明
922日(日)
2 義大利慢活餐桌
張瑜芳
928日(六)
3 台灣兒童文學簡史
周惠玲
105日(六)
4 從小紅帽到小王子──法蘭西兒童文學漫談
周惠玲
1012日(六)
5 如何收藏?收藏什麼?藏品品味
莊永明
1019日(六)


講座時間都是午後14:0015:30 
報名請至莊永明書坊留言,或e-mail至信箱xiaochuancs@gmail.com,謝謝!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文史生活札誌2013年8月


  炎夏酷暑的八月天,終在月底康芮颱風襲台後,始帶來涼意;不幸,中南部嚴重水患,台北躲過災害。

  「二0一三FU大同」八月份系列活動,熱鬧無比,民眾反映的熱情和氣溫的熱度成正比,熱浪沒有擊退大家熱烈參與。

  我參與系列活動,除了大稻埕逍遙遊的走讀老街外,也辦了兩場講座,更重要的是「行()過望春風的年代」音樂會圓了我的夢。

以「標緻君子,淑女好逑」做題的〈望春風〉八十大壽慶生會,去年開始催生,但都被他人搶著做了,感謝大同區公所區長和人文課同仁的支持;促成了我的心願,八月二十七日的紀念望春風八十的音樂會,反應頗佳,我的「台風」不少人有佳評;大家「安可」 明年再度為「雨夜花80年」再來一次盛會。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偶思語003

想得到的,得到時,不一定是幸福;不想得到的,卻得到了,不一定是不幸。

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

文史生活札誌2013年7月

  我的收藏品不算少,不能以琳琅滿目稱之,沒有什麼珍品奇物,但是「收藏古蹟,可令人稱奇」。

  市定古蹟「大稻埕千秋街店屋」,我擁有九分之一產權,活化後,以「莊協發港町文史講亭」辦理活動。

  擁有一棟古蹟,多數人認為「好幸福」、「有福氣」,但是大家不知道那是「不可承當之重」。「公眾人物」需受大眾檢驗,「公眾古蹟」也要接受社會「評頭論足」,有不少無形壓力。

  古蹟修復後,因緊鄰排水問題,發生牆面滲水及漏水,一直未解。鄰居長期不做維修,植栽任其生長阻礙排水,以致牆面毀壞,危及古蹟安全。文化局八日召開會勘會議,公權力宜強力介入,如此,才能打造「洋人街建昌、千秋街」的歷史風貌。


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偶思語002

想得到的,不一定非得到不可;不想得到的,如果得到,就以有緣視之。

2013年8月10日 星期六

偶思語001

歷史是可以評論,也能夠討論,但不可輕易下定論,更不可做不負責的議論。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2013年8月活動預告

〈活動預告,歡迎接洽〉來佮莊永明做陣,鬥鬧熱!

2013FU大同-月老繫情舞春風」系列活動中,港町文史講亭有兩場演講,今年適逢望春風發表80週年,特別舉辦了望春風紀念音樂會,歡迎大家一起來鬥鬧熱


2013 FU大同-月老繫情舞春風 ~體會不一樣的大同風貌~


8月 4日 大稻埕逍遙遊。
 08:10~12:10 大稻埕歷史、建築、古蹟巡禮。
報名專線:02-25580346台北霞海城隍廟。

810日 14:00~16:00 大稻埕電影、歌謠尋根。{港町文史講亭

817日 「走過望春風的年代」紀念音樂會
   19:00~21:00 大同區行政中心6樓禮堂
   洽詢專線:02-86925588分機5602/5512

824日 14:00~16:00 大稻埕港町物語。{港町文史講亭
報名專線:02-25975323804;每梯次35名。


08/11() 台北故事館十週年文史系列講座
      15:0016:30 百年音樂與歌謠
      活動專線:(02)2587-5565106
      活動費用:活動免費,門票另計。每場限額30


{活動報名已經額滿,謝謝大家熱心參與!}

文史生活札誌2013年6月

  熱昏人的六月天,如俗諺所言「六月火燒埔」,農曆六月的天候,今日的陽曆已經逼進;台北盆地入夏之後,氣温日日年年攀升,乃因家戶冷氣所排熱氣,汽、機車所放廢氣有增無減,所以愈來愈熱是必然現象,實非自然現象。
根據報載,今年是一百一十七年來台北的平均温度最高的六月。烤季、考季接踵而來。考驗人的耐性;居家十餘年來已不開冷氣,和暑天對抗,不是和老天反抗,而是懷抱「順其自然」的態度,以平常心度過大熱天。


2013年6月17日 星期一

文史生活札誌2013年5月

五月天,是温馨、温暖的月份,但天意不如人意,多日子的的梅雨,以及月底破三十五度高温,預告炎熱天氣來臨,怕熱的我,仍需以「心靜自然涼」處之。

「我是一個無趣的人,所以必得去找一些興趣,來培養樂趣。集郵就是諸多不良嗜好之一;我是一個沒有人緣的人,以致必要以文字、演講和大家結緣,證實自己既不是那麼沒趣,也不是那麼無人緣的古板七十老人。」

這是我在中山堂台北書院的漫談個人集郵觀,「踏話頭」的一段話,這是由衷之語,絶非客套,當場聆聽的聽眾,做何解讀,非我能知;但願讀過我的著作,參加過我的導覽和演講的朋友,都能夠更進一步了解我的文史心路歷程,知道我是一位努力追求「世界觀」的土氣息、泥滋味的之人。


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文史生活札誌2013年4月


文史生活札誌(四月份)

  「人間四月天」,是暖和時節;月初台北市文獻會同仁和大同區公所人文課同仁為我慶生(以我之年,足言「祝壽」),温馨滿懷。

  然而,紛紛春雨中,天災人禍頻傳。高鐵炸彈客、波士頓爆炸案、中國川震、孟加拉樓塌、禽流感襲陰影等等,令人有「天地不仁,人心不義」之嘆。

  老友郭芝苑十二月辭世,十分不捨,初識他時,他是孤寂的,後來,被一群音樂界人士包圍,掌聲不斷,郭老始終寂靜;記得他說:「近代台灣音樂界的代表人物是交響樂的江文也,鋼琴曲的陳泗治以及歌曲集的呂泉生。」而他正是這三個音樂創作領域的集大成者。十餘年前,郭老寄給我的新年賀卡,寫上了幾個字勉勵我:「請繼續完成台灣歌謠史。」而今,回想起來,照我近況,只能以「我永記於心,但恐心與願違」來回復郭芝苑老友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