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2017年7月文史生活札誌

多位飄洋過海,來到台灣,奉獻後半生歲月,與島嶼斯土斯民,成了命運共同體的外籍人士,終於獲得中華民國身份證,遲來的「入籍」,也總算是一項缺憾的彌補。
閱報,高齡93歲的比利時籍梅冬祺神父,成了台灣人,是繼100歲西班牙籍賴甘霖神父後,全台第二高齡的西洋傳教士獲得應有「正名」。
報紙以梅冬祺「傳愛65年,變正港台灣人」報導此事;「正港台灣人」不正是我在策劃台灣放輕鬆系列書七十二冊第一冊正港台灣人嗎?不論是否「英雄所見略同」,畢竟我用此詞,早了十餘年。
我的命題,如「自覺年代」,為二0年代民族思潮定調;「大稻埕茶香歲月」形容大稻埕狂颷歷史、「薰著茶香的歌聲」給三0年代台語流行歌一個美麗詞彙……我的「創意」,影響了不少人引用。
鄧雨賢的處女作「大稻埕進行曲」的台語譯詞,還有望春風、<月夜愁、<雨夜花在大東亞戰爭期間,被日本殖民政府先後改題成時局歌曲分為:<大地在召喚>、軍夫之妻>、<榮譽的軍夫>。目前各方學者、專家、研究者,所用的翻譯歌詞,其實是我所潤筆定稿發表的歌詞,卻沒有一個人說是引用我的「手筆」,彷彿成了「無版權的公產」。
「四月望雨」,是鄧雨賢代表作品,想不到已被做成商業登記,我說「我可以放棄不再使用這四個字。」日後,我改為「四月望春雨」五字,加上鄧雨賢另一首佳作春宵吟>。
「對四月望春雨」,又是後來的發想,這六個字也不錯,平衡了與鄧雨賢搭檔的作詞者李臨秋、周添旺各三首;<對花是李臨秋的「四季系列作品」中,可圈可點的創作,以春梅、夏蘭、秋菊、冬竹的四段歌詞,寫活了男女戀情。
我好玩文弄字,可惜思路不好;但是每首將之發表後,引述、引用的人卻數之不盡,可惜他們都不知「溯源」。
<活該如此是我付梓回憶錄書名,原題為「心路.筆痕.書影」,後改了此「驚奇」書名,有人叫好,也有人稱奇,更多的人則認為「譁眾」,或許,此書名是我的回憶錄銷售不佳原因之一吧!
如果有幸,回憶錄有續集,我特命名「死不認罪」,一生坦蕩,無忮無求,絕不違法亂紀,無罪可認;如果如宗教家所說:「人都有原罪。」此罪不必由人承當,那是與生俱來,不必加罪於己。於,為什麼不用「死,不認錯」,乃因我雖犯大錯,可是「神經大條」,小錯不斷,以致不討人喜,形同孤鳥。我會認錯,反省思考。「不認罪」乃是表明「清白一生」。
<活該如此,再加不認罪>,天佑我可如願完稿,有了這兩本回憶錄的雙璧「遺書」,悲喜交集的一生,有何憾事?






一日 台南市文化中心舉辦「火柴盒物語特展」,日本火柴由張良澤提供,台灣火柴盒則由我提供展品,午後二點,開幕式後,由我與張良澤對談收藏火柴盒經驗。
利用台南之行,第二度參觀奇美博物館,日後,必再度前往,仔細觀賞。


一日 台南市文化中心舉辦「火柴盒物語特展」

二日 大稻埕逍遙遊,炎夏,仍有三十餘人報名參加,有位北師大博士班研究生專程全程參加,還表示希望能提供些論文的資料。
陳貞千金彌月之喜,她的先生送一盒長崎蛋糕到霞海城隍廟送我,這對夫妻的定情,是多年前參加大稻埕逍遙遊;結婚時還到大稻埕千秋街店屋拍攝婚紗,多年往事,記憶猶新。

四日 新北高中舉辦「音樂學科中心106年度跨科領域課程設計工作坊台灣歌謠與文化講座」,聘我擔任講師,八個鐘頭講程,學員都是高中音樂老師。

五日 遠流出版公司八月份將出版老雜時代看見台灣老雜貨店的人情、風土與物產>,編輯來信要求授權圖片,並具名推薦此書,我全應允。

七日 「動.競躍於方寸世界體育郵票展」舉行開幕式,千餘枚郵票展品,由我全數提供,眾人聚集的一二0年前發行的一八九六年希臘雅典奧運郵票,成了媒體報導首選。此次郵展,是我繼「和平鴿郵票展」、「諾貝爾和平獎郵票展」、「世界童話郵票展」的第四次郵品收藏展。
 
七日「動.競躍於方寸世界體育郵票展」於中山堂舉行開幕式



八日 大同區公所在大稻埕千秋街店屋舉辦FU大同系列講座,午後由我主講「大稻埕歌謠物語」,三十餘人參加。

九日 迪化街207博物館舉辦「莊永明的莊協發柑仔店故事」講座,報名者主辦單位收費300元,三十人滿額,由於我的活動一向不收費,所以難免有壓力,但全程解說、導覽,相信付費者必有「物超所值」之感。

十日 韓國首爾漢陽大學韓東洙教授再訪,希望我能夠在九月份給明確答覆,是否能接受邀請到該校演講。

十一日 正聲廣播採訪,「動.競,躍於方寸世界運動郵票展」,除了廣播收音外,還做了十分鐘錄影,將於網站播出,正聲還要求三十日講座,做錄音,錄影。

十四日 <續修臺北市志在市長官邸舉行發表會,我雖應邀,但沒出席,市志撰述過程,一波三折,成書過程,我參予不謂不多。

十五日 誠品R79成了中山地下書街新經營者,今日「試營運」,「誠品風格」自有新貌,可惜舊地下書街的常有折扣書、回頭書的撿便宜舊情,不復再現,我不知一般人會「喜新厭舊」,還是「念舊」?

十八日 「莊永明之家」網站,經營有年,今日得知點閱人數為三三、三三三人次,很感謝相知的人,不忘相挺。

十九日 報載誠品創辦人吳清友驟逝消息,他算是我的舊識,其事業剛剛猛進之期,我們多次小聚,他每次見到我時,常說:「汝的歌聲,唱真好聽。」因為吳董聽過我唱「杯底不可飼金魚」。

廿一日 文化局邀我為世大運選手村啓用儀式典禮的對聯提供意見,我擬了三款。

廿二日 節氣大暑;大同區公所在千秋街店屋舉辦講座,由我主講「台灣第一在大稻埕」,有三十人報名,可能天熱,約有五人缺席。

廿三日 文獻館「臺北市升格院轄市五十週年」,舉辦「西城北線漫遊」,由我帶團講說,約有三十餘人參加,大暑第二天,炎熱逼人,參加者反映熱情無比,不少人說:「我的講述,網路資都找不到。」


廿三日「西城北線漫遊」由我帶團講說

廿五日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舉辦「台灣歷史的風華、流變與構成」戶外教學,由我帶領十餘位陸生和二十多名台生一起走讀大稻埕。鄭政誠所長,對我嘉惠同學,再三感謝。

<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作者凌宗魁、繪圖鄭培哲贈送我書,這兩位年青人,彬彬有禮,是後生晚輩難得見的「君子之風」。

廿七日 韓國漢陽大學邀請我十月份出國演講的事,今天與韓東洙教授在中山堂堡壘餐廳茶敘,我正式婉謝他的好意,決定放棄此機會。

<永懷立基120,樂展新猷兩甲子永樂人,稻埕情紀念專刊>,今日收到,我為母校所寫的「吾校永樂,兒時追憶」一文,刊載其中。

廿九日 馬豫平先生在和平東路風堂書法個展「十方拾得十體書」,展出其從甲骨文到行書楷草各體作品,成績可觀,令我這位大他十歲的「老大人」折服。

卅日 中山堂原訂世界運動郵票展活動所安排「我的集郵心得」講座,因尼莎颱風侵台南取消,其實今天風平浪靜。


卅一日 台灣藍染學會舉辦「台北自然環境解說教育培訓講師講座」邀我主講「大稻埕前世今生」,學員二十餘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