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2016年12月文史生活札誌

送舊歲月,迎新生年,自是百感交集。
人生得失,本無常,畢竟歲月痕跡會留下什麼?全不在預料之中。
二0一六年,我工作量不少,以「散工」維生,沒有入不敷出的現象足堪告慰,七十餘老人仍有錢賺,青貧族必然羨慕。
我已逐漸放棄「收藏」,一來收入不足再花費於癖好,二來愈積愈多的收藏品,不知如何處理?但是為滿足蒐藏之願,仍「省吃儉用」,不惜「縮衣」買了少許「高檔貨」。
得,收入讓我生活無慮,自然知足。
失,一年來丟了幾個「職位」,不過都是無給的「名譽職」,因此沒有影響「職務」。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的改組,使我「副主任委員」的十九年頭銜,因此被黜。雖改聘文獻館委員,仍是「換湯不換藥」的虛職。
多年保安宮董事、保生文化基金會董事的職位,今年改選意料中落敗,一向不參加宗教活動的我,落得輕鬆。
檢討得失,不是檢驗成敗;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歲月是自己過的,一切如煙雲,冷暖自知。





201612月份文史日誌

一日 偶見第一四九一期商業周刊>,這份半年前的六月份發行的雜誌;內有蒐藏老聲音傳承文化,為介紹MP3發明者的贖罪行動,文中提到報導訊息,乃二0一五年採訪文史工作著莊永明的時候,他告訴我,他聽聞台灣有個瘋狂企業家,因為發明了MP3,自認為對音樂界傷害很大,自此後立誓要好好保護音樂…想要打造個音樂博物館。」一句聊談,引發這篇報導,料想未及。

三日 觀傳局舉辦「大稻埕庶民生活與寺廟之旅」,委我做二個鐘頭導覽,三十餘位參加者要求我再延長三十分鐘,十二點半才勉強結束行程。

午後,中山堂80週年特展,由我做第一場展場導覽,參加者有不少人有「中山堂記憶」,因此互動不錯,有人建議我講那些「聞所未聞」的中山堂小故事應該錄音並整理成出版品。

四日 大稻埕逍遙遊第459期,有近百人參加,一般民眾外,有來自台中三十餘人的必勝讀書會成員,還有新竹中學與台北大同高中的班級聯誼三十多位高一同學,帶隊歷史老師曾加過,推薦同學參加。

4大稻埕逍遙遊第459近百人參加


五日 台北市七星田園文化基金會召開第五屆第八次常務董事、常務監察人會議。

六日 久久沒去遠流出版公司,午後造訪,黃總編輯贈送<台灣工藝>、<裝幀列傳>二書,前者原版是在邱坤良家首見,顏水龍的工藝、美術成就,令人讚嘆。後者列傳,缺了黃畢成,還有諸多同輩,有些遺憾。

七日 衛理女中邀請演講,以「活,該如此!莊永明的稻埕歲月」為題,對象是本校及他校社會科老師;他們期待下一回能走讀。

午後,往學校鄰近的故宮博物院參訪,拜會了調職至故宮的中山堂林組長,文化局李科長,後與林院長聊談不少陳年舊事,蒙贈了酉年月曆。

工務局召開「交六廣場命名活動評選會議」,因另有他事,只好請假。

八日 圓環郵幣廣場郵商有一盒郭雨新照片,係其家族照及省議員從政期間的珍貴像集,開價七萬,我無能為力,這位對台灣民族運動貢獻匪淺的「五虎將之一」,宜蘭縣史館應予收藏。

遠流繪本童書重製新版贈送CD,錄音者蔡淑媄送我虎姑婆>、<水鬼城隍二冊。

十日 「書院台北」系列活動,邀我出席齊東詩舍的台北說城人對談活動,主題是「南村落與韓良露」,劉克襄、韓良露先生、韓良憶與我四人,先後發言。

十一日 「你是莊先生,莊永明。」公車上有位「老太婆,跟我打招呼,素面平生,怎認得我?原來是早年她在電視看見我。」聊談之下,始知她大我七歲,還帶著一位八十六歲的朋友,想去逛花博公園。她是蘆州李家後人,叫台灣義勇隊領導人李友邦伯父,先生已九十歲,每天寫毛筆字,唱卡拉ok好不愜意。

十三日 國家圖書館曾館長寄來酉雞年賀卡,這是暮歲所收的第一份新春賀卡

十五日 孔廟「崇聖祠屋頂暨各殿宇漏水修復工程委託設計監造服務案」,我被指派擔任委員,工程非我所悉,自雖提供意見,但還是建議工程估價所列的「大工」、「小工」,宜改稱「匠師」、「技術工」,以為尊重,另對「材料」,不註明「材質」,恐生驗收爭議,雖屬「末道小計」之說,仍提供參考。

午後,台北二二八紀念館舉辦「人權系列講座」,我擔當末場演說,以「從歌謠說庶民生活」為題,現場聽眾以中年以上年齡層為多。

十六日 「台北.靜岡友誼交流簽約典禮」,受邀參加,日本靜岡市副市長親臨,而台北市僅是副局長級參加,台日交流,市府顯見輕忽。
16台北.靜岡友誼交流簽約典禮

十八日 「書院台北」系列活動,三十幾場,今日落幕,選擇紀州庵,舉辦「城南vs城北」對談。本是安排封德屏館長與我對話,但臨時改由陳總幹事出席,我談「城北大稻埕」,她說「城南螢橋與紀州庵」,約四十人參加,以文青少年為多,可惜他們對大稻埕了解有限,有如大稻埕逍遙遊的「走讀」效果。

十九日 重慶北路一段二號三樓的「金融聯合徵信中心」邀我於午休時間(十二點~一點半)演講「台北城的城起城落」,出席百餘人,全場反映熱絡,給予我的「規格」招待等同「學人」,令我感心。

二十日 東森電視欲借用大稻埕千秋街店屋做偶像劇場景,徵求同意,自然無償借用。

二十一日 文獻館改制後第一次委員會,新文化局鍾局長參加,我以「夫復何言」沒話可說做為「發言」,會後,為影像台北乙書審稿,提供四點意見。

晚,洪小喬「愛之旅.民歌千年音樂會」,以「從心所欲」之古稀之年,唱了二個鐘頭,實不簡單,功力仍如妙齡之年,只是覺得她「唱的比說的好」,串場的「台詞」,可以少些。「金曲獎」的餘音,會留存於「台灣近代民歌前」這段歷史記憶中。

二十二日 七星田園文化基金會二十年了,我從受聘為監察人、董事、常務董事以來,算是基金會老兵,今日派選二0一七年第六屆董監事,我仍入選,還保有基金會常務董事頭銜。

二十三日 孔廟管理委員會105年度第2次委員會在民政局召開,議案有庫倫街人行步道重鋪工程,因係萬仭宮牆前行道,我建議水泥磚應有一排以「雕磚荷花」圖案,以展示孔廟南側曾有一潭水池,荷花滿布,日據昭和年間,即有此景之照片

二十五日 信誼基金會同仁循例寄來團體DIY賀年卡,一如去年的「群猴」,今年的「雞群」也可愛極了!這些「小朋友」,多年不見,即使相遇於街頭巷尾,我也未必認得,到是他們會在年終捎來祝福,令我感心。

二十六日 文化局報告千秋街店屋明年工作計畫,期待能支援七周年慶祝「亭仔腳」音樂會。

二十八日 文獻館台北文獻本年度最後一期審稿,稿源不足,是延宕付梓之因。

二十九日 「泉湧之聲」、呂泉生的音樂種子音樂會,雖強調是「呂泉生百年祭」,但沒有將他的老師搭檔王昶雄也列「百年紀念」,自是憾事,這場由呂老師子華與「榮星合唱團」和「台大合唱團」的演出,可能未能「精英盡出」,以及選曲尚有討論空間,所以未盡我意,呂泉生的二公子呂惠也跟我打招呼,乃第一次見面,他感謝我對他父親史料保留的貢獻。此場也是我第一次在中山堂光復廳聆聽的音樂會。多年前的中山堂志工訓練,我曾在此廳,高歌「杯底不可飼金魚」。

三十日 文獻館「發現.台北故事」特展,歸還借展文件,並贈送感謝狀。

三十一日 我的「郵源」,又有新管道,彩鹿郵社結束十幾年的上海營業,年末返台重新開市,特往支持,購買的郵品,如一九五二年德國發行貝多芬原圖卡,一九六九年不丹發行絲綢唐卡郵票,多年尋覓不得郵集,終得「圓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