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1日 星期五

文史生活札誌2016年2月

  北門露臉了!



  圍困在其身邊的忠孝橋高架引道,猶如巨龍纏繞的古城門,終於煙消雲散了;完整呈現在人們的眼簾,不再猶抱引道半掩面。

  春節期間的六天拆解工程,成了新市府政績,十年前,拍板定論的「釋放北門,打造台北關」的計畫,「落實人」成了「功勞者」。

  媒體引用官方說詞,報導說「北門是台北凱旋門。」如此比喻,我的認知,有不倫不類的感覺。

  一八八四年竣工的台北城,一三二年來,倖存的北門是原貌,代表著一三一年前,一八八五年台灣建省,台北有了「府城」定位,南北軸線由此翻轉,從荷蘭、明鄭、清領,台灣一切建設原是「重南輕北」的。

  北門,有其歷史意義,也有歷史記憶;畢竟歷史是不可磨滅的。

  西門在日據被毀了,其他三座也被民國政府粗暴地給毀容,變成了北方型城樓。其實,今日的北門,也曾「易容」多次,只是歷史印象猶存。

  我之會反對以「台北凱旋門」為此門另取偏名,更不贊同說中華路是「台北香榭大道」,原因單純,北門就是北門。

  北門命名為承恩門,是清廷官吏的阿諛,北望北京,「承受皇恩」,豈可做歷史教育。

  一八九五年,日軍在外應內合下,從北門入門,進而鐵蹄踏殘台北,這種歷史,情何以堪?

  台北城,是台灣近代史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也是必得回眸的記憶。

  台北城二甲子的二00四年,我曾建議「北門左右各復建一段城牆計劃」。捷運地下工程施工,曾在此門附近挖出了不少城牆石,一直放置在北投捷運機場,不見天日,我乃異想天開,如果復建一小段城牆,讓城的意象,更能突顯,且定時定點開放登城牆眺望,以紀念台北建城一二0年。

  北門坦開,「西區計劃」啓動待期,但千萬不要遺忘「城北舊事」-北門之北的大稻埕前世今生。


  一日 收到遠流出版公司「版稅對帳單」,去年八月份出版的<活!該如此-莊永明自述>,五個月來銷售量售出一九0三本,與自己預期有些落差,但還是要感謝願意花錢讀我一生的人。

  二日 Discovery國家地理頻道承攬台北市政府「拆除忠孝橋引道、坦開北門、走進大稻埕」紀錄片,今晨在老家訪談我,由兩位西班牙籍導演與執鏡進行錄影,共花了二個鐘頭,製片後的剪輯應不會超過三分鐘,希望將來上映的紀錄片,是我要的話語重點,否則這場「白工」,又白做了。

     午後二點是新任文獻館館長佈達儀式,之前一點三十分掛牌的儀式中,我致詞時開了玩笑,說:「我以為這是一場送別我離卸副主委的場景,但不會是告別式。」

22日卸下台北市文獻委員會3年委員,16年副主委之職,文獻館掛牌之日。
左起本人、局長謝佩霓、仁濟院院長戴東原、館長詹素貞。

  三日 北投扶輪社例會邀請演講,主題是「台灣歌謠」,地點在內湖典華旗鑑館三樓,該會有合唱團,還有二位聲樂家,對我演講內容都說讚。

  五日 一0五年度<台北文獻>季刊編輯小組會議,議題集中於廢止紙本後的「電子書」應變方式。

 十三日 美濃地震所造成的台南災情,經一八0小時搶救,終告結束,禍源雖是「天地不仁」,但奸商搶利,也是主因,去年因台南文化局邀約,多次前往,對當地災損,十分關心。

 十五日 「北門露臉」,今特別前往瞻視,近日忠孝橋引道拆除,媒體報導「北門風華」,都視為「新政績」,疏略此計劃已在十幾年前即已規劃。

 十六日 台南韓內科韓良誠醫師寄贈了台南光華女中八十紀念特刊,內容有當年我的講稿。

     晚,參加大同區公所主辦的「元宵點燈」儀式,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起跑,主題是「大同亮起來,台北猴厲害」,這場點亮科技秀,我以三首有關猴子的台語童謠,做為「致詞」重點。

 十七日 洪小喬預定於八月底在中山堂舉辦個人演唱會,徵詢意見於我,以「台灣第一位全能音樂人」做主題,不失其意義,畢竟在「校園民歌」之前,她是自己做詞、作曲,而且又自彈自唱全能音樂人的前行人物。

     下午4點於中正紀念堂參加籌辦「一九六0年代的台灣」會議,我建議「常民文化」以「從廚房革命到彩色世界」為題,因那個年代由電鍋問世開始,至彩視電視出現做結束,且報紙也在年代中期走入彩色印刷。
 十八日 接到改組後的台北市立文獻館兩張聘書,受聘職務一為「文獻委員」,一為「古物審議委員會委員」,之前,我受聘是「府聘」,今成「館聘」。

 二十日 台灣博物館舉辦「夢幻台北城」走讀,乃配合「夢幻博物館」而做活動,我帶領探勘「台北城內」,追憶殖民時期的城內故事點滴,參加人數超出館方預定名額。





二十一日 市立圖書館建成分館講座,安排主講大稻埕的前世今身,據說訊息上網,即告秒殺,今天仍有近十名前來後補,原本不大的演講教室座無虛席,有人是從桃園「慕名」而來,另有一位成淵高中退休老師,向參加者推薦我的新書<活!該如此-莊永明七十自述>,令我感動,素面平生,能獲青睞,算是幸事!

     閱報,知悉<梅岡城的故事>作者哈波‧李以八十四高齡辭世消息;高商時,我因觀賞葛雷哥萊畢克演出的電影,再閱讀此書,對演美國南方小鎮的正義律師畢克,印象深刻,遠流版的<梅岡城的故事>付梓時,我不僅具名推薦,也寫了一段小文,力薦這本好書。

二十四日 「翱翔福爾摩沙-鳥瞰台灣古地圖特展」於國家圖書館藝術暨視聽資料中心展出,特往參觀,可惜都以複製品的大圖輸出為主;我發現了幾幅前所未見的鳥瞰圖。

二十五日 仁濟院在喜來登飯店舉辦新春聚會;今年是仁濟院一五0年院慶,不知將以何方式紀念?

二十七日 參加兩項活動,一是文化總會新春文會,一是<史明回憶錄>發表會,都中途離席。

二十八日 西本願寺廣場樹心會館主講「台北的古早記憶」,我以北門的城北大稻埕做講題重點。

     民視今晚「台灣演義」播出二二八專輯,片頭我以當年民不聊生,造成民怨,說明事件發生社會背景。

二十九日 購得一九六0年發行的故宮古畫郵票第一輯郵票首日封,有莊嚴簽名,這位一生呵護故宮文物的「老臣」,郵商竟然一無所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