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7日 星期日

文史生活札誌2015年4月

  又有一位朋友永離凡塵,向我揮別。

  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黃永川二十日安息家中的消息,讓我錯愕!

  他還年輕我三歲,並不是揮一揮衣袖,從此告別的年紀;退休前,他比喻人生旅程正如四季更替,他一生唯一的工作長達四十年,卸下史博館職務時還感性的說:「生命已來到秋天,是最美,也是充滿感恩、收獲的季節」,他仍期待「春天的再來」,不幸只是幾度季節更迭,人間四月天,他竟走完他的一生。

  黃永川領導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曾邀我到台北、台中、高雄各分會演講。始知該會會員凝結力、向心力之高,我曾開玩笑向永川說:「憑此人脈,你可出來選民意代表,而且必高票當選。」其實,以其學識、處事、待人的風範,足被推舉為「不分區」立委,為社會效力!


  拙著<台灣歌謠-我聽、我唱、我寫>,承他厚意,幫我題字,我也再邀請他能為我下一本書,我的回憶錄<活!該如此>,以他秀麗字體為封面「畫龍點睛」,他慨然應許,且關心出版時間,多次垂詢,可惜此書付梓延誤,我的請求,他的承諾,竟成幻事,為此「留白」,令人空嘆!

  一日 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將<活,該如此>編校稿遞交給我,此書原訂二月份出版,勢將展後;我實已對付梓的期待,熱度稍減;書名<活,該如此>,自以為用<活!該如此>更好,將,點改為!驚嘆號,更表達對生命的驚奇。

  二日 韓良露追思茶會在林語堂故居舉行;以「世界才是她的大觀園」為題。茶會中也供應潤餅,她首創「潤餅節」,必將延續。

     文獻會同仁為我準備蛋糕慶生,這幾年來,似乎都有人為我唱「生日快樂歌」,雖則以往我少慶生,因為是「母難日」,我和母親的生日同在一天。

  三日 大同區公所送來花籃慶生,十分感謝厚意,老殘之年,受人關注,最大欣慰。

  四日 「西本願寺藝起來」活動,我主講:「台灣人的故事」,以音樂家為主,這是第五場受安排的講座。

  五日 大稻埕逍遙遊,原以為清明連假,人數必受影響,但仍有三十多人參加,開南高中校長林本博隨行走讀,他說:受益良多。

  七日 國立戲曲學院戶外教學,第一梯次以雜技組為主的同學共五十二位參加大稻埕歷史巡禮。

  八日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召開臨時董事會,選舉副董事長,同時召開審查一0三年度決算董事會。

     拿到<張炎憲紀念文集>,厚達五六0餘頁,翻閱之餘,淡淡說了一句:「張炎憲的生命史難道沒有我嗎?」

  九日 墨田設計公司來訪,就台北城市博物館聚落的兩個主題:「一九四五年台北大轟炸」、「美援時代」提供資訊及意見。

  十日 與文獻會執秘拜訪仁濟院戴東原院長,就仁濟院百餘年來在台北市所擔任救濟事業的歷史角色,是否可舉辦座談會留下紀錄?

 十一日 前往台中,參觀綠川畔的日據時代宮原眼科原址,一間由幾近廢墟而重整裝組而成的文創空間,成功範例,足借迪化街的都更後活化參考。

 十三日 陪同台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組參訪台北市茶商公會,該會所珍藏的早期茶葉文獻,如商標、包裝紙,與想像的顯得薄弱了些,幾年前目睹的某些四兩裝包裝紙,如以帝雉為圖案的那張並未見到。

     <台北文獻>本年度第二期審稿付梓。

     獻會籌備七月份為我舉辦收藏展,擬以「旅行基因˙觀光密碼」為題,午後往老家。

 十四日 國立台灣劇曲學院第二梯校外教學,我引導做大稻埕老街巡禮,參加四十餘位同學都是戲劇音樂科各年級學生,含京劇組、歌仔戲組及客家組。

 十七日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午後有三批訪客,永樂國小老師廖玫楓以大眾史學角度與我談大稻埕的教育沿革,她是市立台北大學研究生;第二批是澎湖高中退休老師蔡光庭和二位他的學生,素不相識的蔡老師竟是我的忠實讀者,相談之後,他說想邀約至澎湖演講,還表示願意做義務導覽;第三批有十餘人,是國泰醫院的退休人員。

 十八日 新竹婦女協會一行四十餘人參觀大稻埕千秋街店屋。

     凱達格蘭學校第十五期國家領導與發展策略班,邀我擔任講師,安排之前凱校未有的課程:「薰著茶香的歌聲」室內課一個小時,戶外走讀三小時,校長張富美全程參與,我勸學員要多閱讀文史書籍。

帶領凱達格蘭學校第十五期國家領導與發展策略班學員走讀大稻埕

與凱達格蘭學校第十五期國家領導與發展策略班學員於陳天來故居前合影


 十九日 雲林斗六高中同學會一行近六十餘人邀我導覽大稻埕,有二位前後任校長參加。

 二十日 上善基金會舉辦的「川˙樂音樂會」,早上舉行程序討論,原則上半場由我主講九十分鐘,中場休息後,由陳中申主持音樂會。

     午後,國立台灣戲劇學院第三梯次同學走讀大稻埕,人數約三十名,都是演藝組學生,顯得較好動,這是這個月的第六回大稻埕逍遙遊,參加人數總計近三百人,算是項新的紀錄,有人說我寶刀未老。

     文化大學莊麗華副教授訪問我談「寫作的心路歷程」,她將寫一篇三千餘字的訪問稿發表。

二十一日 李登輝基金會主辦、慈暉文教基金會協辦「文化台灣系列講座」,第二場安排我主講「台北的街頭巷尾-台北的老街歷史」,聽眾大都是上年紀的人,同我互動熱絡。

二十二日 賴其萬教授傳真給我,表示下月份將往英國劍國大學演講,其中有台灣醫療史的部分,想用我二十年前為台大醫院所寫的書上一些圖片。

二十三日 法官學院一0四年第一期稅務訴訟專題研習班-法官班安排我上「人文系列講座-老祖宗的智慧(台灣俚語的奧妙)」,我戲稱為「營養學分」,學院還做遠距教學,我的演講在高雄、台南、台中、花蓮等八個分院同時看到,下課後,有二位學員說:「很精彩」。

二十七日 文化局召開台北城市博物館聚落的「飲食天地」規劃圖文內容案審查,我對此「類超市」的設計,很不以為然,強調「生活化和文化性」的重要。

     午後,參觀世貿三館亞太郵展,對郵商參展情況,不如以往,十分失望。

二十八日 墨田設計公司總經理與金光裕建築師來訪,再談城市博物館的「深度概念」是必需有「故事性」的重要。

    「一0四年西本願寺廣場系列推廣活動」評選。

 三十日 遠流出版公司吳靜宜總編輯與我商討新書進度,告知書名<活,該如此>改為<活!該如此>,並將書中圖片及說明文字一併交出。希望如期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