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

2018年11月文史生活札誌


九合一地方選舉的紛紛擾擾激烈選戰占據了本月份大半日子,吵、亂、雜的競選之聲,盈耳入目。
選舉期間,又潮、又嗨、又熱、又狂,令人心不安寧。
開票後,一翻兩瞪眼,勝負已出,所謂民主政治,訴求的是票票「等值」,一票就是一票,但是每一張票,有同情、濫情、煽情下所投下的一票,那能與「選賢與能」而蓋上的那張票同值?我不願批評「劣票驅逐良票」的現象,尊重選舉結果,這是「初步民主」的重點。
回溯台灣人第一次選舉,令人有如同隔世之感。
台灣人獲得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在一九三五年,日本時代舉辦的「市議會及街庄協議會選舉」,選舉人並非有公民權就擁資格,規定是「獨立生計,年滿二十五歲以上,並年納五圓以上稅額男子」如此條件下,非中產以上階級的男性不可,女性被排除在外;而且選票不是用圈選,而是需親自書寫被選舉人的姓名,也就是說「青盲牛」(不識字)還沒有資格呢!
而今,選舉已從早年「選舉無師傅,用錢買著有」,到「用騙也並一定有票」,選民會珍惜自己神聖的一票,不過,是否「票票等值」,也不一定,畢竟情緒化投票者,還是有一群人。
被選舉人在選戰中,以「政治家」自許,期待當選後有了權力後,不要成了「政客」。





201811月文史日誌
一日 兒童文學學會譽揚典禮暨「日治時期兒少文學讀本叢書」新書發表會於兒文學會會址舉行,很遺憾的是當初我表示要彰顯捐贈此會址的楊婆婆,竟然隻言未提。


111日兒童文學學會譽揚典禮暨「日治時期兒少文學讀本叢書」新書發表會

二日 龍騰文化公司要求同意授權大稻埕市街老照片於其出版<歷史!>教科書上。
 四日 大稻埕逍遙遊,有近三0人參加,「抗日烈士」歐劍窗的兩位曾孫聞訊,知我導覽,特來參加,感謝我書寫其曾祖父事蹟,讓他們知道曾祖父的歷史,而且讓家人從我提供照片,初次看到了先人的形像;三十年前,我訪問年近百歲的歐劍窗夫人,未能將其保存的相簿全數翻拍,而今這本珍貴相簿,已經佚失,而今其後人已不復再看到,殊為可惜。歐劍窗曾孫告訴我,窗字是悤字之誤,沒有寶蓋頭,是往年鑄字沒有此字而訛誤迄今。

日 仁濟院松年講座進行第四堂課,已過半了,學員要求「探索艋舺」,我承諾下堂課走出去,但還是多數人希望上室內課。

日 檔案管理局辦理「走讀大稻埕」,由於排的古蹟巡禮,並非連續的行程,只好調整路徑。三十人參加,有數人是知道是我導覽,特請假前來。

午前,和文獻館古物審查委員到華視審視其早年所錄製的影集,創立四十七年的華視希望申報為古物,初審結論是「列表追蹤」。暫不予古物身分。

七日 台灣藍染學會邀我為「2018台灣行腳系列講座」做二個鐘頭演講,參加學員為退休人員。他們表示「我說的歷史,他們以前一無所知。」

日 秀泰影城欣賞「紅盒子」,為布袋戲大師陳錫煌紀錄片,陳師傅曾為我出版的<台灣世紀回味>站台表演,已是十多年前往事了;多久沒看電影,今晚有此機緣,也是佳事。

十一日 彩鹿郵社楊修邦希望我購下他從美國買回的五00多封北歐國家挪威、丹麥、芬蘭、瑞典、冰島首日封,難卸其遊說,全數購下。為的是我曾旅遊這些國家。

日 仁濟院松年講座第五堂課,走出室外,探索艋舺,行入龍山寺,適逢升格國定古蹟儀式進行中,黃副董事向我介紹文化部長鄭麗君,她說早認識我了,其實我跟部長是第一次見面,她說日後必向我「請益」。

十三日 莊義芳文化基金會召開本屆最後一次董事會,再獲聘下屆任期三年的董事。

日 文獻館「城南文獻史料調查與紀錄」審查會,我提出質問,「城南」這個名詞涵蓋多大範圍,如以「南城門之南」有點不清不楚。

龍華科技大學五名學生訪問我,有關大稻埕的歷史,他們沒有做完整功課,而且連攝影機都不會架,以致半途而廢。

十五日 外交部請我第二次為法國國會議員做大稻埕導覽,五位議員都甚滿意此短暫之行;雖是無償義務工作,我不以為是做功德,而是盡一分力,做「國民外交」。

中午,在迪化街207博物館,唸了一段「兩個剃頭師傅(理髮師)的對話」。被館長以手機拍下,轉貼網路,幾個小時之內,竟有超過100人以上的觀看人數,顯然我可以開個「莊老師教孫子講台語」的網站。

晚上,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召開107年度第2次董事會,這已是第五屆了。

十六日 昨天所拍「兩個剃頭師傅」的台語繞口令,中午,也就是說二十四小時已有350人觀看。

獲贈「明治維新150周年紀念郵票小全張」,和我收藏的「明治維新百年紀念郵票」,已隔了半個世紀,這枚新發的小全張,設計內容豐富多了,多元呈現日本近代化生活面貌。

十八日 台中行。回程在高鐵車廂中,填上貝多芬<歡樂頌>的台語新詞,是繼詩人李敏勇之作的嘗試:
台語「歡樂頌」
山明水秀,美麗台灣,是阮是咱好所在;
幸福人生,自由社會,永遠佇我的心內。
Formosa,大聲叫您,抱著希望;為著愛!
歡歡喜喜,手牽起來,行向理想新世界。

十九日 仁濟院松年學堂第六堂課,已近尾聲,我以台語「年驚中秋,月驚十九」做啟言,學員仍對戶外、室內上課,有所爭論。

中午與龐德羅莎董事長鍾榮凱在兄弟飯店聚餐,他是大哥老長官,已九十五歲,思路甚佳,有世新教授進行他的回憶錄。
午後430分,文獻館召開<台北文獻>編輯會議,我的專欄,今年的稿,早已交畢,明年所要想的主題,我也提出想法。總之,我絕不拖稿。

二十二日 觀傳局寄贈<台北畫刊>六一0期,而且是以限時專送投寄,我很納悶,長期贈戶,早被取消,而我不再寫稿,市政府有此「善意」,不得其解。

二十四日 九合一地方選舉,選戰症候群也該停歇了。

二十六日 仁濟院松年講座學員和我一起參觀文獻館、中山堂,一路上我也對「西城」做了解說,中午在堡壘廳聚餐,學員說是「謝師宴」,大家都希望還有第二期的課程。

二十七日 大稻埕教會上課,我以「戰後歌謠看生活史」為題,學員都說有共同回憶。

二十九日 天晴設計公司承辦文獻館特展布置,邀我擔任文物類陳設及解說顧問。

卅日 本月份是「選舉月」,也是我「度小月」的月份,邀約做散工(演講、導覽等)少了,自然收入不敷支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