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黨成立於一九二七年七月十日,那是日本時代,台灣人向當權反日反帝進行有組織、有系統、有作為的抗爭。
台灣人創黨,歷經艱辛,第一個政黨創黨,但五天就被解散,之前,曾有「民黨」的報備,政治結社都被台灣總督府打壓,後來才在台中不懼威權、不畏打擊下宣布創立台灣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奮鬥四年,成果斐然,永垂史冊。
台灣史研究還是在灰濛濛年代,我曾為正版的台灣民眾黨做了兩件「大事」。
台灣民眾黨創黨六十周年紀念會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我被推舉為主持人;當天我在自立晚報本土副刊發表紀念專文,占了副刊三分之二版面,想不到當天晚上,有人自掏腰包影印了數百份,到現場發送。台灣民眾黨秘書長陳其昌親臨紀念會,可惜邀請的黃信介說要到沒到。
多年後,我間接向馬英九市長和廖咸浩文化局長提出建言,辦理「台灣民眾黨特展」,即刻獲准,因而有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的「自覺年代-台灣民眾黨特展」的展覽,卸展後高雄醫學院要求南下移展,而有後續在高雄歷史博物館的展出,一北一南,深得佳評,我都是召集人,也提供不少珍貴史料。大眾電腦公司董事長簡明仁也因為看了這個展,找我為他受難的父親簡吉策展,「漫漫牛車路-台灣農民組合」特展終將掩蓋史料,重見天日,目前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前左側的甘蔗欉,就是我建議所栽植的,有一棵還是我手植。
台灣正為二0二0選戰,煙硝味濃厚,「台灣價值」成了選戰主題,我心想不少當今政壇、學界、財團,每每以「對得起台灣」做其成群結黨的理由,我這位局外人只會說:「我沒有對不起台灣」做回覆,畢竟,我多年來所思、所為,沒有背離初衷和偏失原則,做了不少他人不敢做的和不能做的事;雖是孤鳥,但能飛得多高、飛得多遠,全憑自己耐力!
2019年8月份文史日誌
一日 文獻館續聘一0八年度史料文物蒐藏審議小組委員,任期即日起至一0九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我從陳水扁市長應聘「入府」擔任無權無錢的虛職,超過二十年了,一年一度的聘書,累計起來,可以裝訂成冊,年年受聘,年年應聘,實因「棄之可惜」之故。
三日 書齊?書災?我曾撰文寫自己藏書的困擾。今天,下了決心,清理不少書刊雜誌,當「廢棄物」,不得不如此,當然不惜!
四日 大稻埕逍遙遊第522期,報名者僅十人,有一人缺席,近年來少見的個位數,可能是炎夏之故。九人之中,有一位參加者,送我一本他的著作<建構繁華城市的巧手>,陳坤毅還希望有機會訪問我。
五日 第一次到新莊副都市中心,行政院職員辦公大樓開會,文化部規劃茶文化路徑原民論述研商會議,大稻埕茶香歲月不在重視主題,我表示日後不再參予。
六日 柯市長創黨,名「台灣民眾黨」,他可能不知道我是第一位台灣民眾黨紀念會的召集人,也是第一位為台灣民眾黨辦台北高雄兩地展覽的策展人,多年往事,已為人遺忘。
八日 父親節,也是立秋,由於氣候變遷,節氣僅供參考,我是怕熱之人,期待秋爽之時,再努力「做工」。
九日 利奇馬颱風來襲,放颱風假之故,與今周刊約定專訪取消。
十二日 今周刊專訪「我的火柴盒收藏」。
十三日 中山女高高一「新生營隊」五十人在四位老師隨行下,由我帶領走讀大稻埕。
十四日 文獻館舉辦台灣史蹟研習會,午後室外課,由我帶領走讀大稻埕,解說稻香歲月人文故事,連著二天的走讀,炎日之下,有些體力透支。
音樂中心籌備「台日音樂文化交流展」,展出文案由我審稿,審查建議意見,書寫了四張A4,指出多點謬誤,並且提供了十幾點必需添加的不可或缺的「史料」。
十五日 台灣史蹟研習會安排於台大校友會館舉辦講座,我的講題是「台灣諺語開講」,我先以三十幾年所付梓的「台灣諺語淺釋」10書破題,一二0位學員,多數反映熱絡。
十七日 文化部行之有年的國民記憶庫,終於找上我了,不過給的題目,並非我的「深刻記憶」,而是「青春的印記-中華商場記憶徵集」,我在城內撫台街洋樓講述初、高中年代的中華商場,到場的人不多,多為歷史系學生和當年的住戶。
十九日 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將與台灣企銀大稻埕分行合作「楊三郎 VS楊三郎」,畫家與作曲家的「對話」,一個中和的楊三郎和一位永和的楊三郎,日本時代的名字都不叫楊三郎,多數人都不清楚。音樂的楊三郎,安排他的作品音樂會,請我擔任諮詢顧問。
二十日 新文化運動館十月份的「大稻埕音樂會」,與我商討曲目和演出方式諸問題,我有放棄參予的想法。
二十一日 東北角小旅行,參觀頭城老街、大坑觀海、繞行烏石港,轉往「壯圍沙丘」,蔡明亮導演的「行者」,正在展出,晚在宜蘭市區用餐,行程緊湊,但也有漫步彩繪街屋、眺望龜山島喝咖啡,以及靜賞蔡導鏡頭留影的悠閒時間。
二十二日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舉辦「音樂創作與發展座談會」,安排我演講以「台灣歌謠思想起」為題。但此次到霧峰已是重溫近20年前之事;晚,與三位音樂界大老在前省議會會館餐廳用餐。
二十三日 中山幹線公車,一位中興大學退休教授讓座給我,他還稱呼我全名,令我驚奇,因為之前從未見面,聊談之下,始知他是我的讀者,從書上照片,就認得出,我說他好「目識」,說及共同友人,台大數學系教授楊維哲等人有「島內存知己」之感。
二十四日 台北市立圖書館舉辦「走讀艋舺」教學,因白鹿颱風侵襲南部影響,北部也有大雨,難得有近20人參加,有好幾對親子檔,此次沒到寺廟,而是走老街。
二十五日 台中行。為五歲孫子賀生日,送他一枚馬年銀幣,題「躍馬登峰」等字。
二十六日 文獻館送感謝狀,答謝我贈送「台北兵站病院第一分院-(天后宮)」歷史照片。
二十八日 車禍臨身!一個年輕人駕駛小貨車竟撞上我,我以「不詳男」身分送進中興醫院,折騰三個小時,貨車司機自知理虧,也在院中陪伴,希望無礙事。
二十九日 多方電話,問我受傷狀況,十分感謝關懷;撞擊的後遺症,似乎開始浮現。
三十一日 今晨開始雙腳疼痛,渾身不起勁,但不影響行動。
美記郵社有一本百年郵集,要給我先挑選購,這本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的數千枚老郵有其珍藏價值,但我郵識淺薄,難以判解年代和郵票最重要的「版式」,所以僅挑選了二百多枚,以均一價每張十元購買,內有大清帝國蟠龍票、民初帆船和大正初年日本票、美國十九世紀初的總統郵票,可言撿到便宜貨,但我對收藏是「只進不出」,不做買賣,所以「賺不少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