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5日 星期六

2018年7月文史生活札記


「政府做為剝奪者,非要如此冷酷?」這是四日<聯合報>社論標題;評論的是軍公教年改七月一日上路的問題,做為改革政策的執行者,推行政策的溝通能力,有嗎?
公部門是公權力的執行者,每一個國民必得遵行法令,但是「人民力量」的抗爭,可以令政府有壓力,不能「隨心所欲」。
企業的勞、資關係,是共存共榮的,所謂「頭家量,薪勞福」的俚語,是最佳詮譯。
「頭家」做為剝奪者,「薪勞」(員工)就成了受害者;我從無從事公職,不是年改的關係人,但是曾做為一位「薪勞」,我確是一位被剝奪者。
我服務大同公司二十六年,頭家竟然有十九年沒有給我繳納勞保,我提出申請補償損失,發了四次信函,公司派出三個單位答覆,但僅只以電話,不予回函,想是不願留下紀錄。大同公司處理勞資關係,一向強勢,對「薪勞福」從來漠視,由於「愛用國貨」,形象包裝良好,「頭家量」從來被輕忽,沒有經過社會大眾檢驗。
以譜寫「大同廣告歌」李守成而言,就是明顯之例。「大同大同國貨好,大同產品最可靠……」,人人耳熟能詳,為大同打響不少聲譽,坊間的說法,說作曲者是林福裕,其實是訛誤的。
李守成當年為作詞者王安崇經理譜曲得到一座冰箱報酬,竟賣斷了版權。晚年,他的生活潦倒,希望公司能給些版稅,卻遭冷漠回絕,這位有一餐沒一餐過日子的作曲者,貧病交加而死,淒涼的晚境,令人酸鼻。
大同公司自恃有理,當年是買斷版權,但給予酬勞,微乎其微,這是公平交易嗎?反觀自己,大同公司迴避為我們勞保,說坐辦公室的是「勞心者」,不是「勞力者」,而違法亂紀,不理法規,令我損失了勞保福利。
我與大同公司是勞資關係,而非債權、債務關係,所以我是大同公司永久債的債權人。
五個月了,大同不處理我的合理補償申請,而且以冷漠處理來對付薪勞,合乎情理嗎?
補償事小,討回公道才是正道,一個人不能撼動一家百年企業,但我要揭開大同公司的社會形象所掩蓋的一些少為人知的真面目。

20187月文史日誌
一日 大稻埕逍遙遊,炎夏七月,有15人報名,另有7人不報自來,共有22人頂著烈陽行走四個小時。

二日 繼被聘任孔廟管理委員會委員,任期二年。

三日 「莊永明之家」網站,點閱人數已邁進四萬人次大關,足以感慰,多謝各方知我者,不識我的人惠以支持,我將繼續努力!

日 市府明年228音樂會「大稻埕的Tone () 」安排演唱我填詞兒童版的<草螟弄雞公>,我不知有否明白我當年改寫這首傳統民謠用心和苦心;音樂會企畫腳本有「大稻埕塩館的辜家,時常招待陳儀長官…。」我電話告知撰搞人,那個時候,辜家少爺還在坐台獨牢,那可與高官共歡?

六日 第一次搭桃機捷運全程,前回是坐到林口站,此次特安排至終點,沿途風景線,值得觀賞。

七日 URS127蔚龍藝術主辦「夏至大稻埕夏夜港町巡禮」,報名人數30人,應是全額,但實到只有七成,才二十來人,我以二個半小時解說了這條不長的貴德街的港町年代故事。
 
77夏至大稻埕夏夜港町巡禮





九日 文獻館下個月將舉辦「致1987」特展,承辦單位向我借郵票、唱片、愛國獎券、節目單等展覽品。

十日 <藝文風>21期刊載二0一八年大稻埕千人走讀講稿「大稻埕的前世今生」;此雜誌為金車文教基金會宣傳刊物。

日 中山堂舉辦語音導覽審查,順利通過評審。

十二日 內閣人事大風吹;當局說是適才適所,不過總要交出成績再說;故宮博物院院長異動,前後任都是舊識,前任是我策劃「開放總統府」特展的府方連絡人,後任則是文建會主委任內委託我做「台灣產業博物館」規劃設計,對我而言,故宮仍然是「老朋友」當家。

十五日 花博公園舞蝶館的兒童遊樂園,經過改造,不再「大眾臉」,雖是好事,但設計仍有再加強必要。

十六日 新文化運動館籌備處快遞展場看板文稿,希望我審查,撰稿者對二0、三0年代的時空背景,沒有釐清,而且對當代先覺者的歷史定位,熟重熟輕,沒有判讀能力。

十九日 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特展審稿會議,我與台大教授黃美娥出席,其他委員都缺席,因本案評審、期初、期末會議,都沒邀我,我以足球賽喻之,傳球到球門,才要我射球進門,我能「得分」嗎?

二十一日 迪化街207博物館更新展覽內容,以「看見城市風景-門窗的故事」為題,今日舉行開幕典禮,我戲稱「沒有看見我老家的門扇板、門栓和店窗。」,從日返台的和菓子送我一瓶白色可樂和一瓶獺酒,說是日本最萌的東西。

二十三日 台灣新文化運動館籌備處拍攝特展案「新歌謠」展區,邀我當「引言人」,今午拍錄我的口白短片,製作單位是「文化銀行」。

二十日 仁濟院林董事邀我至南京東路舊永琦百貨頂樓,諮詢我當年撰寫<台北仁濟院>院史的資料來源,由於事隔多年,我僅能以「不復記憶,但必有所本」回稱。

二十七日 遠流出版社寄來今年上半年版稅結算清單,近年來,版稅收入直直落,此次因<台灣鳥瞰圖>特價促銷,成績不錯,讓我獲異外之財;遺憾的是<活!該如此-莊永明七十自述>銷售五一本,累計二、一五八本,很感謝這些「讀我人生」的人,還有四十四人點閱<活!該如此>電子書,讓我又有一二九元收入。

二十八日 大同區公所主辦夏季文化活動,擇於大稻埕千秋街店屋辦講座,我主講「台灣歌謠」,原有三十人報名,到場不到二十人,如此報名參加而不來現象,成了「慣例」,不收費活動要檢討了。

午後,在「茶米露」與黃玉階後人,談及這位日據時代仁醫、社會改革運動推動人、宗教家,尚遺有數量頗豐資料,沒有整理,內有千幀圖片和日記,不知何時能將史料解析公諸於世,以讓這位大稻埕先賢再呈顯歷史。

二十九日 台中行,三歲孫兒竟能完成台北孔廟大成殿的紙模型,算是巧手。

三十日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分館籌設「鄧雨賢台灣音樂中心」,邀我拍攝一段紀錄三0年代歌壇背景解說影片。

三十一日 文獻館為明天的1987特展,正佈展中,前往鼓勵,並建議再加柏楊、黃華成等人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