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馬年出生的我,面臨甲午馬年,飛奔而逝,最深的感慨是下一個馬年,是否仍然可握筆寫下「文史日誌」。
俗諺:「年那年,節那節」,意思是年節氣氛,日益淡薄,以前迎春之心,而今安在?納福之期,已不奢求。
洗衣粉剛上市之時,名曰:「非肥皂」,今年首見「非春聯」的出現。
台北市政府推出三款春聯中就有二種「非春聯」,一題「改變成真」,一題洋文字「One
City,One Family」都是市長選舉時的競選口號。
改變成真,新的市府團隊,嗡嗡嗡的上工多日,但是仍不忘促銷選舉口號。
身為小市民,已經領受到「改變成真」的新格局,但是,對於「改變成好?」、「改變成壞?」的兩個選項,還是撲朔迷離。
洋文春聯,我未見有人貼出,倒是春節期間在居家社區,繞了一大圈,只見有四戶人家貼上「改變成真」春聯,內有一張是貼在路燈上;我猜想被使用的不會有二位數。
「非春聯」到底印了多少份?沒有利用到的不知被丟到那裡去?「非春聯」發行量我不確知,應在萬份之上,因為每個社區都分配到數千,也許有心人將之當「歷史文件」收藏,我想有幸若干年後,說不一定會在舊書攤中,被視為「文獻史料」待價而沽,也不一定。
一日 迪化街一段七十二巷舉辦「真愛廟前尾牙饗宴」,敦親睦鄰外還進而做社區營造工作,可喜可賀,提供<台灣歌謠鄉土情>二冊做為摸彩品。
四日 福州參加創意祖譜的師生來訪,於劍潭青年育樂中心為他們接風,我代表台北市文獻會與會。
五日 上善人文藝術基金會委託「大稻埕線上博物館」期末報告,張執行長期盼多做口述歷史資料,甚而每週錄影1次。
六日 台北市政府探索館更新展,原邀我出席記者會,臨時取消。
七日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舉辦一0五年度週末文化講座,我擔當第一場,以「台灣歌謠思想起」為題,講堂設在國立台灣文學館視聽室,可能因參加者有進修學分認可,所以滿座。
八日 乙未年來「台北過好年」活動,由年貨大街承辦團隊與大稻埕巷子口工作坊合作,邀我擔當「老在地講堂」主講「迪化街的故事」。
九日 News 98電台陳鳳馨邀上節目錄音,由於主題設定談年俗故事,而自己已多年在其他節目受邀談過,所以謝絕。但強調日後有適當議題,必然欣然接受專訪。
十日 寧夏夜市觀光協會舉辦歲末聯歡晚會,席設120桌,熱鬧滾滾,我應邀參加。
十一日 大同區公所舉辦新春書法揮毫,特往與會。
十二日 台北市文獻會就將主辦「歌我台北」特展,與我商討展覽方向與內容。
十四日 南港展覽館觀賞「夢幻舞馬」表演,加拿大卡瓦利亞劇團精彩演出,令人回味無窮。
十八日 除夕,送甲午迎乙未。
二十八日 整理舊照,為回憶錄插圖之用。我將以另類圖說,襯托個人與社會生活史。
二十八日 整理舊照,為回憶錄插圖之用。我將以另類圖說,襯托個人與社會生活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